真正反映消费能力的核心CPI环比反而下降。(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0年7月9日讯】(看中国记者文龙综合报导)7月9日,中国发布6月份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虽然CPI同比上涨2.5%,但是真正反映消费能力的核心CPI环比反而下降,凸显武汉肺炎疫情的影响下的经济问题。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3.0%,环比上涨0.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4.4%,环比上涨0.4%。上半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1.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6%。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5%。其中,城市上涨2.2%,农村上涨3.2%;食品价格上涨11.1%,非食品价格上涨0.3%;消费品价格上涨3.5%,服务价格上涨0.7%。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3.8%。
6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8.8%,影响CPI上涨约2.64个百分点。食品中,畜肉类价格上涨57.4%,其中猪肉价格上涨81.6%;水产品价格上涨4.8%;鲜菜价格上涨4.2%;粮食价格上涨1.6%;鲜果价格下降29.0%;蛋类价格下降13.6%。
其它七大类价格三涨一平三降。值得关注的是,虽然CPI同比上涨2.5%,不过主要由食品价格上涨贡献,真正反映消费能力的核心CPI环比反而下降0.1%,其中,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均下降0.3%,衣着、居住价格均下降0.2%,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1%。
众所周知,武汉肺炎疫情发生之后,中国央行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统计显示,前5个月人民币各项贷款新增10.3万亿元,同比多增2.3万亿,在疫情发生后几个月广义货币(M2)同比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原本以为流动性宽松会引发物价上涨,甚至有通胀的担忧,但结果并非如此,核心CPI环比不升反降。
对于这种异常现象的出现,业内普遍认为是中国央行释放的流动性未如预期足够进入实体经济,而有占比不小的部分进入了股市和楼市,从而推升资产价格。
换言之,6月的CPI数据至少揭示了中国经济目前急需解决的两大问题:信贷资金未能如预期般很好地流入实体经济、百姓消费能力不断下降。
中国CPI指数构成及统计方法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缩写作CPI),在经济学上,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以百分比变化为表达形式。它是衡量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之一。CPI往往是市场经济活动与政府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CPI稳定、就业充分及GDP增长往往是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目标。
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调查涵盖全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它用品和服务等8大类、262个基本分类的商品与服务价格。
中国国家统计局表示,采用抽样调查方法抽选确定调查网点,直接派人到调查网点采集原始价格。数据来源于中国31个省(区、市)500个市县、8.8万余家价格调查点,包括商场(店)、超市、农贸市场、服务网点和网际网络电商等。
CPI又被戏称为“China pig index”,CPI覆盖约700个代表性的商品品种。食品类在2016年以前占比大致在1/3左右,2016年调整之后占比1/5左右。而单纯猪肉这一项,在CPI权重占比约3%。
在CPI这个大篮子里面,猪肉是其中重要的一份子。如果人们每人每月消费1斤猪肉,但是由于猪肉价格的上涨或下跌,每个月不一样,所以它应该占的比重每天都是有变化的。总体看,猪肉价格在CPI的比重大约是3%左右,就是说人们一个月花100块钱,其中有3块钱是用来买猪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