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总理李克强,资料照(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0年7月23日讯】(看中国记者林中宇综合报导)近日网络热传一段中共总理李克强走在泥泞中不慎滑倒的视频,有网民说是最近李到访洪水灾区,但海外党媒称是6年前的。中国南方洪灾已泛滥一个多月,习近平等中共高层并未到过长江一带灾区,只有李克强日前到过贵州察看灾情,但官媒对于李克强的报导却极为低调。网传是中共高层有人下令要少宣传李克强。
近日,大陆微博和海外推特上热传一段视频,画面显示李克强走在泥泞路上,不慎滑倒,随即用泥水洗手,再继续前行。网友说这是李克强最近视察洪灾,质疑官媒为何没有报导。
据说这是最近中堂大人救灾的视频,请问为什么大裤衩都没报道呢? pic.twitter.com/vYMpgW2rut
— 默默 (@zixinho17) July 20, 2020
不过中共大外宣《多维网》7月21日报导称,查实网络流传的视频是2014年8月4日,李克强到云南地震震中龙头山镇考察灾情时不慎滑倒的视频片段。
6月以来,中国长江流域遭遇严重洪涝灾害,近30省份受灾,民众生命、财产损失惨重。但中共官媒对各地洪灾淡化或扭曲为所谓“正能量”的报导,中共高层也无人赴长江一带灾区视察。民间不断发出疑问,“领导人哪去了?”
中共高层中,只有李克强在7月6日至7日到过贵州“考察脱贫攻坚和防汛救灾安置等情况”,但当地并不是洪水重灾区。
据网上流出的视频,李克强在贵州时曾到农村了解情况,被发现皮鞋沾满泥巴,有网民称赞他真正能做到体察民情。但亦有网民发现,陪同他视察的官员和随从,虽然一直是跟着李克强跑,但没有一人的皮鞋沾上泥巴,李因此被网民调侃为“影帝”。
【为何只有总理的皮鞋沾满泥巴?】
— 自由亚洲电台 (@RFA_Chinese) July 10, 2020
李克强过去几天在贵州视察,他到农村时,皮鞋都沾满泥巴,不少网民称赞他真正能做到体察民情。但亦有网民发现,陪同总理视察的官员和随从,虽然一直是跟着总理跑,但没有一人的皮鞋沾上泥巴,这个怪现象,令不少网民想起了十年前民间流行的一个调侃名词 :“影帝”。 pic.twitter.com/cLtduxMzJl
但另一个视频显示,李克强在贵州江口县考察脱贫和防汛情况时,跟随当地村民查看他的房屋情况,踩了一脚泥。这也许就是李克强的皮鞋沾上泥巴,但其他官员没有的原因。
【终于有领导视察水灾】
— 自由亚洲电台 (@RFA_Chinese) July 7, 2020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周一到贵州江口县,考察脱贫和防汛情况。官方發布的视频特写李的鞋子,文稿形容李“衣服被汗水浸湿,裤脚沾满泥土”
近日“习李之争”之说甚嚣尘上,但李仍提到了习,表示“我国南方多地发生洪涝灾害,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确保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pic.twitter.com/OdNWjd4CNj
对于李克强到贵州,大陆社交媒体上网民热传他较亲民的视频,但中共官媒没有多少报导。网民指,这是极为奇怪的事情。
中国近期中共病毒疫情、洪灾接踵而来,经济也正陷入困局,在国际上也遭遇前所未有的严重危机。中共高层在这过程中内斗不断。其中习近平、李克强和王沪宁的多角内斗传闻备受关注。
7月12日,美国华人学者韩连潮在推特发出的图文中,有网友发于6月3日的微信截图显示:“我儿子在中央电视台,他们已接到通知,不许再宣传李克强。特别是与记者的讲话。”
网友还说:“各地党媒已收到上面正式的新闻提示,不宣传李中堂了。”
“少数反应慢或审稿审片不认真(惯性)的媒体头头已挨批。”
有网友发于6月3日的微信截图显示,据称央视接到通知,不许再宣传李克强。特别是与记者的讲话。(图片来源:网络)
这些网曝的内容提及李克强与记者的对话,从时间点上看,应是针对5月28日人大会议闭幕日的李克强答记者问,当时李克强爆出全国6亿人月收入仅一千元的大实话。当时外界多认为这是直接打破习近平脱贫梦、凸显中国贫穷实况。
另外,中共国务院官网“中国政府网”7月17日刊登了李克强7月15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的讲话。
李克强说,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都要用在“六稳”、“六保”上。要优化债券资金投向,严禁用于置换存量债务,决不允许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
据悉,因地方财政窘困,中共人大批准地方政府再发债3.75兆人民币,以解各地重大建设资金短缺问题。
李克强批评说:“有一些地方,对某些不是老旧小区、也不属于棚户区改造的区域,说拆就拆。说是为了城市美化,但从不考虑钱从哪来,造成财政的巨大负担。”
他还疑所指地说,“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做什么事一定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对比当日新华社稿件,虽有提及李强调“决不允许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但却未有提及李的“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论和不应“说拆就拆”论。
台媒《自由时报》指出,李克强这番话令人联想习李暗斗。因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力倡“中国梦”,其亲信蔡奇就在北京驱赶“低端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