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功经验培养自信,冲劲在“小细节”产生。(图片来源:Adobestock)
带孩子从成功经验培养“自信”,增强他努力的冲劲就在小细节中产生……
我曾经教过一个孩子数学,教了二十几次,当每教完一次,孩子出现抗拒或困惑时,我刻意的让自已慢慢的说:“没关系,我再教一次,这题真的很难对不对?”“我换一个方法,你听听看。”“你累不累,要不要休息?或者我们先进到下一题,等等再回来?”
儿童临床心理师李介文指出,在你继续看下去之前,必须强调,我所提到的方法,都必须在一个家长稳定、了解孩子、足够耐心的情况下执行。或者到最后失败了,你第一时间的反应,决定了你是队友,还是骂人的大人。如果你真的认同“努力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话,你也会像我一样愿意尝试。
我先前给家长做过很多建议,例如花时间陪孩子做功课、花时间看孩子错的地方、等待孩子完成指令等等,但部分的家长的回馈是,只要他们一靠近孩子就躲开,只要教功课,最后不是他们自己生气,就是孩子生气,或者等待到最后,真的受不了孩子的拖拉,只好唠叨或生气收场。
▲儿童临床心理师李介文(时报文化提供)
心理师常用的专心教学法:放慢、重复、耐心、清楚
李介文说,一开始真的要刻意的练习平缓的语气 (即使这是我的工作),但做着做着也就习惯了,支持我继续下去的,是孩子终于听懂之后,眼中散发的自信。你知道吗?自信心的培养,不是大人一直在旁鼓励说“ 你很棒、你可以的”,事实上就是不可以啊!事实上就是做不到啊!孩子没有眼睛自己不会看吗?当你带着孩子一步一步真正完成一些事情、学到一些东西,不用你讲,他就会有自信了。
我真的觉得教养需要准备,尤其是面对有状况的孩子时。孩子本身的表现已经不好,而他们可能因为过去种种的被否定或不谅解而产生自卑、自责或逃避,这些情绪可能会以吊儿郎当或愤怒来表现,他们也会观察大人的反应,所以大人的稳定是重要的,让他们真正知道大人是来帮忙,不是来骂人的,才会慢慢萌生配合与改变的动机。
本文整理、节录自李介文《你的孩子不奇怪》一书,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由时报文化授权转载,欲阅读完整作品,欢迎参考原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