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风光(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引言
75年前的8月6日和8月9日,即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分别是日本广岛市和长崎市遭受“原爆”的日子。今年刚好是“广岛与长崎原爆75周年”。
要清楚交待“广岛与长崎原爆”事件的始末,就要从“日本侵华战争”说起,然后从“日本侵华战争”拉到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争”,美、英等国组成的盟军介入,最终导致广岛市与长崎市的原爆事件。
1937年7月7日“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挑起了“中日战争”,中国学者称为“侵华战争”、或者称为“八年抗战”。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随即导致英国和法国向德国宣战,拉开了由德国希特勒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1940年8月,日本提出“大东亚共荣圈”的概念,以达到侵略东南亚国家的野心,直接延伸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争”。
1945年5月8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由于“纳粹”德国的投降而结束,但是,由日本帝国发动的“太平洋战争”仍然持续着。
我们现在简介一下“广岛与长崎原爆”这件事件。1945年,英、美联军以代号“没落行动”空袭日本本土多个月后,于1945年7月26日,美国、英国和中国共同发表《波茨坦宣言》,要求日本投降,但是日本政府没有作出回应,于是,美国执行代号“曼哈顿计划”,研发原子弹,并于1945年8月6日在广岛市(Hiroshima)投下第一枚号称“小男孩”的原子弹,造成90,000至166,000的广岛市人民死亡,日本仍然没有投降的意图,于是,在3日后,美国于8月9日在长崎市(Nagasaki)投下第二枚号称“胖子”的原子弹,造成60,000至80,000的长崎市人民死亡。广岛和长崎两个大城市遭到毁灭性的袭击,才促使日本遭受到原子弹攻击后第6天,即是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军事行动;日本政府在1945年9月2日签署《降伏文书》,象征“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这次亦是在人类历史上唯一在战事中使用核武的一次。
经过
偷袭珍珠港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线”就要从日军“偷袭珍珠港”这件事件说起。
美国时间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空军偷袭夏威夷珍珠港的海军基地,炸毁美军8艘战舰、3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和188架战机,造成2,402人死亡。珍珠港被重创,引致美国向日本宣战,加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争”。
太平洋战线
1942年6月7日,英、美等国的盟军在“中途岛战役”(Battle of Midway)击败日军。1943年2月9日,盟军又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Battle of Guadalcanal)中取得了胜利,因而夺得“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线”的优势,并计划沿太平洋北上轰炸日本本土。
菲律宾海海战
1944年6月19日至11月27日,美军展开了“太平洋战线”上的“菲律宾海海战”(Battle of the Philippine Sea),第一役为“马里亚纳群岛及帕劳群岛战役”(Mariana and Palau Islands campaign),目的是要攻占日军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美军于同年7月9日攻占塞班岛(Saipan Island),在8月1日攻占天宁岛(Tinian Island)和8月8日攻占关岛(Territory of Guam),美军在塞班岛及天宁岛修建机场,以让“B-29超级堡垒轰炸机”从这里起飞空袭日本本土,包括后来运送原子弹去轰炸广岛市及长崎市。美军9月30日攻陷帕劳群岛(Palau Islands)的安加尔(Angaur)和11月27日攻陷帕劳群岛的贝里琉(Peleliu)。日军共损失了三艘航空母舰、三艘世界最大的“大和级战舰”-“武藏号”、“信浓号”和“大和号”、和600架飞机,同时丧失了西太平洋的制海权。
曼哈顿计划
当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线”上赢到西太平洋的制海权之后,盟军就计划沿太平洋北上空袭日本本土,名为“曼哈顿计划”。
1944年12月9日,美军“509组合部队”(509 Composite Group)成立,是由轰炸机、侦察机和运输机组成的一队攻击队伍,准备空袭日本本土和将研发妥当的原子弹投到德国与日本去。
东京大轰炸
1945年3月10日,美军开始空袭日本本土,首先是轰炸东京,造成8至10万人死亡。“东京大轰炸”是继原子弹轰炸之外人类造成最具破坏性和伤亡最严重的一次战争。
曼哈顿计划
1945年4月27日,美方成立一个“目标轰炸委员会”,决定以原子弹轰炸德国和日本的那一个或者多个城市。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投降,攻击目标就集中到日本去。终于有两款原子弹研发成功,一款是射枪式设计的“小男孩原子弹”,这个“小男孩原子弹”最终投下到日本广岛市;另一款是使用雷管引爆的“胖子原子弹”,这个“胖子原子弹”最终投下到日本长崎市。整个行动命名为“曼哈顿计划”。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的目的是希望日本可以按照由美国、英国和中国共同订定的《波茨坦宣言》(Potsdam Declaration),答允无条件投降。
以美国为首的盟军计划以原子弹袭击日本本土之前,试图发出“最后通牒”,迫令日本投降。
1945年5月11日,“目标轰炸委员会”提出第一枚原子弹投下广岛市,广岛市当年是一个军事基地、油库和工业港口;7月25日,“轰炸目标委员会”提出第二枚原子弹投下长崎市,长崎市当年是日本南部最大的军事基地和工业港口,有高度的战略价值。
《波茨坦宣言》
1945年7月2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及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波茨坦宣言》,提出日本投降条款。《波茨坦宣言》是给日本的“最后通牒”,表示日本如果不肯投降,盟军将攻击日本本土,将会严重的摧毁日本军队和日本本土,但是,在公告中没有提及投掷原子弹一事。日本在7月28日表示拒绝投降。
广岛原爆
1945年8月2日,关岛的美军“第20航空军司令部”发出命令,由天宁岛的“第509组合部队”(The 509th Composite Group)执行在广岛市投掷一枚“小男孩原子弹”的任务。
1945年8月5日,“第509组合部队”开始执行“曼哈顿计划”的最终计划,就是在广岛市投掷一枚“小男孩原子弹”。他们首先派出一架“B-29轰炸机”飞至广岛市上空侦察当地的天气,广岛市亦有发出空袭警报,但是,日军空军战机没有起飞攻击,高射炮炮手亦未有发炮,因为若果只有寥寥两、三架敌机而敌机又没有攻击行动,日军飞机是不需要起飞去攻击,恐防双方战机在驳火时流弹会击中自己国民和民居,而高射炮炮手亦恐防炮弹未有击中敌机后坠落民居的时候会造成地面上的严重伤亡而没有开火,或者会引起双方驳火,流弹会击中自己国民和民居,所以,日军只是从旁严密监视,这都是战争中常用的战略。B-29轰炸机飞行员观察到第2天广岛市的天气将会良好,适合投掷原子弹,任务执行完毕后就回航,广岛市的空袭警报亦随之解除。日本方面完全没有意识到是美军在探路。
1945年8月6日凌晨0时37分,3架负责气象观测的战机从天宁岛“北田空军基地”起飞,分别飞往广岛市、小仓市和长崎市去观测当时的天气,他们都汇报当日的天气良好。凌晨1时27分,美军“B-29轰炸机”,带同一枚“小男孩原子弹”、会同3架战机从天宁岛“北田空军基地”起飞,其中包括负责做科研和拍摄的战机,另外还有两架战机在硫磺岛(Iwo Jima)起飞会合护航,一同飞往日本本土。上午7时,负责侦测天气的战机已经到达广岛市上空,广岛市的空袭警报响起,飞行员汇告广岛市的天气良好,上午7时31分,观察天气的飞机飞离广岛市,广岛市的空袭警报解除。“B-29轰炸机”收到讯息,继续执行任务,飞行5个半小时后,距离广岛市尚有30分钟机程,一位陆军少校进入“飞机弹舱”,解除安全装置,为投掷原子弹作好准备。当这三架飞机飞入日本南部的时候,已经被日本的预警雷达侦测到,多个城市,包括广岛市,都有发出空袭警报。日军空军战机没有起飞攻击,高射炮炮手亦未有发炮攻击,因为敌机没有攻击行动,日军就只是从旁严密监视,日本军方还是抱着传统作战的观念,他们万万意料不到,对方投下的一枚炸弹竟然可以毁灭一个大城市。
美军“B-29轰炸机”再飞行半个小时后抵达广岛市上空,当时是日本时间上午8时15分,美军“B-29轰炸机”将第一枚原子弹投下广岛市,轰炸机立即回转155度离开,43秒后,原子弹离地在600公尺的上空自动爆炸、发出巨响,广岛市的上空产生一股庞大的“蕈状云”,亦叫做“蘑菇云”,“蘑菇云”的形状好像一只蘑菇似的,那一枚“小男孩原子弹”的爆炸量相当于16,000吨的TNT黄色炸药,爆炸的能量通过冲击波、热浪和放射线等形式爆发出来,破坏的能量以每秒440米的速度向四周扩散,散发的热能相等于受太阳直接照射的1,000倍,“蕈状云”亦含有大量破坏人体和环境的放射性物质,结果:12平方公里内绝大部份的生灵与建筑物被摧毁,四周顿时变成一大片焦土,就连回航的“B-29轰炸机”内的机组人员也感受到强烈的震动,以为是轰炸机遭到了高射炮击中。日本政府发现广岛市突然完全失去联络,也并未意识到事态严重,于是只委派一名军官飞往广岛市视察,在广岛市上空才发现广岛市方圆十数公里都是颓垣败瓦,一片焦土,市民、动植物都被烧焦,几乎都没有活的东西存在。到1945年年底,日本官方估计因炸死、烧死、辐射和相关疾病影响而死亡的人数达90,000人至140,000人左右,另外估计至1950年因癌症和其他并发症死亡的人数共达200,000人左右。
长崎原爆
1945年8月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宣布成功研发新型武器-原子弹的消息,并已经摧毁广岛市。他“感谢神的保佑”,德国研发原子弹的计划失败,美国和盟国在这一场花费20亿美元的“科学赌博”中获胜。杜鲁门还警告日本要接受《波茨坦宣言》,无条件投降。但是,日本政府仍然没有对《波茨坦宣言》作出回应。
1945年8月9日,美军“B-29轰炸机”带同一枚“胖子原子弹”从天宁岛“北田空军基地”起飞,在硫磺岛的上空与另外两架“B-29轰炸机”会合。上午9时40分,在执行向长崎市投掷原子弹之前,轰炸机先投下了传单,催促日本政府立即投降,以免生灵涂炭,但是,日方没有理会。上午11时1分,美军“B-29轰炸机”抵达长崎市的上空,投下一枚“胖子原子弹”,在1分钟之后,“胖子原子弹”在距离地面503公尺的上空爆炸,爆炸量相当于21,000吨的TNT黄色炸药,产生的高温达到摄氏3,900度,1.6公里内的地区化为焦土,引致80,000人死亡。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945年8月12日,盟国见日本还未宣布投降,两个“胖子原子弹”已经运送至天宁岛待命,准备向日本投下第三个原子弹。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军事行动;日本政府在1945年9月2日签署《降伏文书》,象征“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广岛和平纪念公园
1954年4月1日,位于广岛市的“广岛和平纪念公园”落成;1955年8月,坐落于“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内的“广岛和平纪念资料馆”和“和平纪念厅”同时建成。“资料馆”陈列出原子弹爆发的境况,希望世界各国能够放弃使用核武,以达致世界和平。
长崎国际文化会馆
1955年,“长崎国际文化会馆”建成,展覧长崎市“原爆”之后的情景。1996年4月,“长崎国际文化会馆”改建成“长崎原爆资料馆”,坐落于一个当时被原子弹炸毁的教堂上,教堂仅仅剩下一道墙,墙壁上至今还挂着一个被“原爆”击毁而变形的时钟,时钟的时针停止在11点02分,是原子弹落爆炸下的一刻。“原爆资料馆”展示了长崎市被“原爆”炸毁之后至今天发展的状况。建造“原爆资料馆”的目的是为了提醒人民不要忘记“原爆”带来的悲伤,但愿世界和平能够持续下去。
广岛街
1990年,德国柏林的格拉夫施佩街(Graf-Spee-Straße) 改街名为“广岛街”(Hiroshimastraße),以记念广岛市这座曾经遭受受“原爆”炸毁的城市。
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
2017年,“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ICAN)这个团体获得“2017年诺贝尔和平奖”,由广岛市“原爆”幸存者瑟罗节子(旧名:中村节子)代表领奖,希望各国从此放弃核武,以达致世界和平。
国际舆论
我现在讲述一下国际间的舆论对“原爆”这一件事件的看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国际间的舆论对“原爆”正反两方面都有。有舆论认为以原子弹攻击平民是暴行,完全没有军事上的需要去大量残杀日本居民,应当加以谴责;又有舆论认为美军使用“原爆”的时候未有顾及人道问题,亦没有考虑“原爆”的必要性;又有舆论认为盟军是将广岛市和长崎市作为新武器“原爆”的试验场所;更有舆论认为是美国将“原爆”作为向苏联展示军力的行动等等。另一方面,也有舆论认为“原爆”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拯救了更多无辜的生命,是必要的军事行动。
再者,亦有舆论指出日本政府借助“原爆”事件来强调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受害者,意图淡化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侵略行为,而借此掩盖日本犯下的战争罪行,这种论调极之不妥,完全歪曲了事实;亦有舆论谴责日本,直斥“原爆”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必然恶果,日本人应该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