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授受不亲”是《孟子·离娄上》中的记载。(绘图:志清/看中国)
看到男女过度亲密的举止,当事和旁观的中国人看到都会念叨一句“男女授受不亲”,意思是:男女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不能随意发生身体接触等。
当然,近代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人越来越开放了,可这并没有将“男女授受不亲”全部摒弃,它依然作为一堵坚固的高墙,维持着最后的道德底线。
但是,“男女授受不亲”还有下一句,这个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男女授受不亲”的来源
“男女授受不亲”这句话是出自于《孟子·离娄上》的记载: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
孟子曰:“礼也。”
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
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
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男女授受不亲”的今译
孟子是个学者,学者跟学者之间难免有切磋。齐国有位辩论家叫淳于髡,他很喜欢找人讨论一些话题。
有一次,他去拜访孟子,问道:“先生,有人说男女之间不能用手直接收送物品,才是合乎礼仪的行为。是这样吗?”
孟子回答:“没错,这是合乎礼仪的行为。”
淳于髡接着问:“那么,如果嫂嫂不小心掉到河里去了,可以直接用手去救她吗?”
孟子回答: “眼见嫂嫂掉进水里而不去拯救,那跟残暴无情的豺狼没有分别。男女之间不直接用手收送物品是合宜的礼仪;但若是嫂嫂不幸掉进河里,以手搭救,乃属权宜之计,要知道人命关天啊!”
淳于髡再向孟子发问,说:“当今天下的百姓都陷溺在水深火热的暴政里,先生为什么不挺身而出,拯救天下苍生呢?难道你还拘泥于所谓常道礼俗,受制于文人的节度,不肯去会见诸侯,冷眼旁观苍生受苦?”
孟子笑答:“要拯救陷在暴政里的人民,就要用仁义的道理去感化国君,援救人民。嫂嫂溺水了,可以先将礼仪摆在一边,伸手救助;但你总不能叫我放弃大道,用双手去拯救天下百姓吧?”
“男女授受不亲”的下句
众所周知,儒家创始人孔子非常重视礼教,孟子继承并发扬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被尊称为孟亚圣,又称孟子林,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男女授受不亲”是儒家经典中规定的贵族家礼,指非血亲或夫妻的男女对待的主张,原指非属婚姻关系的男女不能互相亲手递受物品,后指异性之间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
不过儒家思想也认为,“男女授受不亲”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包容,例如男子看到有女人遇溺就应伸出援手,不须拘泥礼教、过分排斥身体接触,从而危及生命等基本道义,否则与豺狼无异。
孟子这句话:“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翻译成现代话就是:天下不安的情况,应该用大道去慢慢挽救;嫂子掉到水里,伸手就能救上来。
所以,“男女授受不亲”的下一句就是“嫂溺援之以手”。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儒家礼教越来越漠视,男女大防也越来越放松,所以这句话流传至今的古话,现代人很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