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有生命的文字。(摄影:薛莉/看中国)
五、有生命的汉字
说汉字有生命,这并不是一种比喻,而是客观存在的实事。本章将与读者一起去亲身体会一下这个神奇的事实。
如何学习文言文
古人在开始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根本不去强记每个字的意思。古人从小在私塾读书的时候,私塾先生开始只教认字、写字,然后就大量的读书、背书,不去讲解每个字词句段的意思。等读了几年,把几大古文经典都背熟后,突然哪天,意思自己就通了,全明白了。
而现代人学古文,会去强记每个字固定的几个意思,这是不明白中华文字的机理所造成的错误学习方法。这样学出来的往往是“死古文”,所学的字是死的,没有气息。因为一字就是一像,里面是活的,包罗万千,可随意而用,任意变化、引申,充满灵性与气息。所以古文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活”用,真正精通古文的人,每个字在他手中都是活的,他是用像,而不是用字,这包罗的内涵就太大了,写出的东西意境与内涵就能广博无边。而强记的那些固定意思,只是前人总结出来的,是死的,就像周文王给《周易》填上的卦辞与爻辞一样,只是经验的总结,反而把像给封死了。也如同现代中医治病,只记住古人整理出的固定药方,根本不懂医理、药理,不懂辩证施治,不能灵活运用,所以这样的中医正在死去,或已经死去。
古人学习时,不死记意思,大量背诵,就是在思想中建立起字像的感觉,使思想深处与字像形成对应,达到共鸣,当到一定的时候,就全部通了,活了。人体与宇宙是全息对应的,外面有什么,里面也有什么。刚学习之初,内像如同混沌,还没有分出像,在以外像不断相感的情况下,内像亦会慢慢相应、共鸣,慢慢对应外像而分出像来。经过一定的时间,当内像与外像完美相感相应,达到内外相通、共振和鸣的时候,就内外相合,浑然一体了,这时像也就建立完成了。
这里只谈机理,掌握了文字的机理,每个人就可以自己去决定方法。
古文之像
《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上古文献之一,收录了自尧舜至春秋时期的上古文章,也是中国古代最难读懂的古书之一。连唐朝大文豪韩愈都感叹的说,《尚书》读起来佶屈聱牙。
因为《尚书》原来是用上古文字(如甲骨文等)写出来的,文字越古,其像越大,所以就越难懂。我们现在解字,一般都把这个字对应到它最古老的版本来解,这样解出来的最接近元始意象,内涵最大。
周文王给《周易》写的卦辞与爻辞非常晦涩难懂,后人对他的同一句话多达几十种解释,每种解释都不一样。以至于自古以来解释《易经》的书多如牛毛,但没有一个人能真正把它解明白的。有人认为,周文王是在被商纣王囚禁期间作卦爻辞的,所以形势所迫,故意以隐语的形式写出,写得很隐晦。其实根本不是这样,这是不明白《周易》的内涵所造成的错误认识。如果是这样,那后来孔子在晚年给《周易》作像辞、彖辞时,为何同样晦涩难懂?
周文王给《周易》写卦爻辞时,将像用得非常大,所以非常难读懂,内涵很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至于将《周易》之像完全封死,所以周文王有意这么去编写,用最大的像,为了尽量不贻误后人。
文言文与现代文
我们有时读古文,一句话心里明白它的意思,但若想翻译成白话文就是翻译不清楚。即使最后费尽心思用白话文翻译出来了,但怎么都感觉不是那种味道。这就是用固定死的现代汉语表达不了古文的像。
有时我们心里有一种感觉,想表达出来,但用语言怎么也表达不清楚,感觉像茶壶里煮饺子一样──倒不出,表达出来怎么都感觉不是那种味。这心中的感觉其实是以像的形式存在,现代这种模式化的语言是表达不清像的,所以怎么也表达不明白。这时如果用纯正的古文去表达,就可以表达得完美了,因为古文用的像很大,可以表达出很大的意境。
现代汉语将古文字给固定成词语,将古文字的像给固定了下来,固定为几个死板的意思,使中华文字逐渐失去能量与气息,然后再用繁琐、死板的语法去束缚它,成为现代的白话文。
古文的基本单位是字,几乎没有什么语法,非常灵活简单。将古文拆开,就是一个个的字组成的(典故、固定名词除外)。古文的每个字都是用像的,所以古文所能承载的内涵非常博大,意境深远。
现代汉语的基本单位是词,将现代白话文拆开,是由一个一个词组成的,语法非常的繁琐、死板。这也就是像越往低层越繁琐、智慧与内涵越小的缘故。
这好比是原子与分子一样。原子的能量很大,将其能量释放出来,就是原子弹爆炸,可摧毁一座城市。当原子往表层组合成分子后,能量就被封住了,封在分子里面表达不出来,所以分子的能量很小。如同手榴弹,只能作用于一小块地方。
“易”生宇宙
“易”是自然宇宙诞生、发展与变化的整个过程的展现,也是宇宙万物生命力的体现。中华文字完全遵循“易”理,所以与自然宇宙一体,与宇宙万物一同自然生长、发展与变化。
为便于理解,这里将中华语言文字与我们这个宇宙的物质结构作一个类比:
我们这个宇宙的物质构成,同样遵循着“易”理。比如我们人类时空的万事万物都是由分子所构成的,这是我们人类时空物质构成的基本粒子,将我们这世界的一切物质解构,最终都能解构成一颗一颗的分子。而分子并不是最小粒子,将分子继续解构,会发现分子是由一个个原子构成的,而原子又是由原子核与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中子与质子构成的……解构下去无穷无尽,谁也不知道最元始、最底层的粒子是什么。这些不同层面的粒子,在“易”理的贯穿下,层层相生相合,生成了整个物质世界。
分子的种类非常繁多,构成我们人类世界的分子种类多得根本数不清。而原子的种类相应就很少,目前人类已发现的原子种类大概只有几百种(包含同位素)。也就是说这几百种原子相生相合,构成了数不清的分子结构。这些分子又继续相合,构成这个世界的万事万物。
这就如同文字相生相合,构成词与词组一样,文字的数量有限,几千个通用汉字,构成的词与词组却是无穷的。而词与词组再相合构成句子与文章,就如同分子构成了我们这个表面世界一样,它们是同步的,是在“易”理中,自然生成的,它具有自我生长的能力。所以中华文字能够随着自然万物的生长而生长,具有生命力,能跟随世界的变化而变化,同步表达出自然宇宙的一切,无所遗漏。
根据“易”理,物质越往底层蕴含的能量越大,比如分子的能量很小,而原子蕴含的能量就非常大。分子层面的手榴弹爆炸,只能炸一小块地方,而同等质量的原子弹爆炸,几乎能摧毁一座城市。同理,文字构成词与词组后,“像”就被封住了,就缩小了,如同原子构成了分子一样,所以能量与内涵就变小了,这些都是“易”理在不同层面的展现。
所以要想体悟一件事物的内涵,我们可以逆过来,顺着“易”理往回走,层层寻根溯源,将背后的“像”与能量,一层层释放出来。
汉字与英文
汉字具备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特点,以“形”表“像”,以“像”御“音”,每个字都是独立一体,整体又在“易”理贯穿下,与自然宇宙相合为一。
由于汉字是遵循“易”理创造出来的,所以汉字构成一个完美的自我循环与生长体系,具有生命力,是活的。它能与宇宙万物一体,与自然万物一同生长,所以目前已有的汉字能够表达出人类已知的任何信息,乃至人类无法表达出的高层内涵,以及一切未来的新生事物。
而其它任何的人类语言文字都达不到这一点。在迅速发展变化的当今社会,在表达不断涌现的海量新事物方面,其它人类的语言文字就表现出极大的局限性与不适应性,只能机械的逐一为新生事物赋音造词,致使单词的数量呈爆炸式增长,慢慢超出人类正常的记忆能力,并造成不同专业领域之间的严重沟通障碍。因此当今英文环境中,又不断派生出各种不同种类的专业英语,以应付自然界中不断涌现的新生事物与概念。
如目前已有:计算机专业英语、机电专业英语、通信工程专业英语、汽车专业英语、数学专业英语、物流专业英语、会计专业英语、模具专业英语、农科专业英语、大学专业英语、制药专业英语、体育专业英语、染整专业英语、生物专业英语、数控专业英语、化学专业英语、服装专业英语、广告专业英语、旅游专业英语……现在已发展出多达近百种不同类别的专业英语,而这种状况,还在加速发展着!这听起来很可怕。
而在中华文字体系中,几千年来,中国人仅靠几千个通用汉字,在几乎没有多少新字产生的情况下,便足以应付人类的一切发展变化,并绰绰有余。中华文字遵循“易”理,与自然宇宙一体生长,随着自然万物的发展而自然生出各种新的词与词组,无穷无尽。并且生出的词与词组的内涵与自然万物相合一体,使人望文生义,自然而然就明白了它的含义,使所有不同领域间能自由沟通,没有间隔。
如:马(英文horse)、鸡(chicken);小(small/little);公(male);母(female)……中文遵循“易”理,与宇宙万物一体生长,自然表达出宇宙万物的一切。像“小”与“马”或“鸡”相合,便生成“小马”、“小鸡”等,与万物对应,意义自然而成。而英文则不行,必须为这一新事物造一个新单词,如小马无法用small+horse表示,小公马不能用small+male+horse来表示,否则单词的长度将无限冗长,最后会使这种语言的信息含量越来越低,不再适合于人类表达而无法使用。所以必须为这一事物造一个常用新单词来表示,如:小马(foal)、公马(stallion)、小公马(colt)、母马(mare)、小母马(filly)、小鸡(chick)、公鸡(cock)、小公鸡(cockerel)、母鸡(hen)、小母鸡(chicken)等等,没有规则可循。
再比如:电脑、机器人,这是现代才有的新生事物。中文自然而然就随着新生事物的诞生而生出相应的新名词,即使没有这个概念的古人,看到这个新名词时,也能望文生义,在心中建立起相应的事物概念。比如看到电脑,就会在心中构建出一个以电为能源,类似于人脑功能的这么一个事物概念;看到机器人,就会产生由机械所构成的像人一样的事物的概念。而英文则必须为每个新事物造出一个新词,如电脑(computer)、机器人(robot),当英国古人看到这两个单词时,则完全不知所云,根本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因为人类的其它语言文字无法在“易”理的贯通下与宇宙万物相合为一,所以不具生命力,不能自然生长,只能不断人为的造出新单词,以尽力去适应宇宙万物的生长变化。
随着人类发展,英文词汇量将无穷尽增长,使得该语言越来越臃肿、杂乱,慢慢超出人类的记忆和使用能力。所以笔者推断:未来新人类共同的语言文字将是汉字,其它的语言文字都将在历史中慢慢淘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汉语充满生机与能量,其背后的内涵层层叠叠,一层层通往神灵与无穷无尽的宇宙高层,能量源源而来,绵绵不尽。
中文遵循易理,越拆越活,能量越大。而英文只能拆解为一个个单词,单词再拆就成了一个个字母,就散了、死了,没有意义了。所以英文只是没有源头与生命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