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总理默克尔(图片来源:Sean Gallup/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0年10月20日讯】10月19日,德国经济部长阿尔特迈尔(PeterAltmaier)和德国经济亚太委员会主席凯飒(Joe Kaeser)在柏林谈到与中国合作问题时,要求德国企业在亚洲寻找更多的可替代方案。并表示称,希望供应链能够多样化。德国总理默克尔也主张多样化。
默克尔指出,目前德国对东亚的出口占整个亚洲出口额的75%,对中国的出口就占据一半。她补充说:“从这一点来看,在整个亚太地区仍有多方面发展和进入更多市场的机会。”
同时,平等待遇、透明度、法律保障和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公司来讲很重要。德国公司经常抱怨中国在这四个方面存在问题。
西门子公司总裁兼亚太委员会主席凯飒认为,越南和印度尼西亚可以是取代中国的选项。
他说:“许多跨国公司在越南进行了大量投资。德国在那里推广了双轨职业培训,培养熟练工人。”他表示,相对来说转移到越南“比较容易”。凯飒还提到了印度尼西亚。在这个拥有3亿人口的国家,中产阶级的人口也在不断增加。
在德国担任欧盟理事会主席国期间,欧盟对中国表现出更多的自信。自2016年以来,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特别是汽车行业,德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大众在中国销售的新车约占40%,这也成为诠释了德国对中国的依赖性。
德国工商会东亚事务处的菲利普斯(Vera Philipps)也表示,可以用“依赖”这个字眼来形容。但确切来说,她认为是“相互依赖,都是彼此强大的经济伙伴”。
研究员朱毅2017年以来在6家不同媒体发表的660多篇报导进行了分析,并将数字和统计数据进行了对比。她发现,中德之间的贸易往往被描述为德国对中国的单方依赖关系。
维尔茨堡大学研究中国经贸问题的费多丽(Doris Fischer)教授也坚信,中德之间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费多丽表示,在中国人看来,理想的状况是:“只要不总是对中国指手画脚,我们愿意和大家合作。若不依赖任何人,我们就必须经济独立。”
《时代》周刊对达克斯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他们很少对中国人权问题持明确态度。很多人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都尽可能避免对中国提出批评建议。费多丽认为,所有公司、德国和欧洲都可以自信地与中方谈判,讨论所谓的敏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