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政府将在香港设立“文化央企”,还加强了对香港和澳门的统战要求,且香港警方对民主派人士进行大抓捕。这种改造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资料照。(图片来源:LEO RAMIREZ/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1年1月7日讯】在香港警方对民主派人士进行大抓捕的前夕(5日),中共中央委员会发布了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其中加强了对香港和澳门的统战要求。还有消息说,北京将在香港设立“文化央企”。这些动作是否意味着北京政府不仅要清除香港的民主派,还想向香港实行文化改造?而这种改造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动手术”的信号
据《自由亚洲电台》报导,一月初也是香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在寒风当中,香港的政治社会形势也出现了急转直下的信号。
在一方面,北京5日发布了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新增加了“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等两条规定;另一方面,港警出动千名警员在6日突击抓捕53名民主派人士;这让人感觉到,北京政府正试图全方位对香港社会“动手术”。
另一则新闻则进一步显露出北京统战政策的具体含义。据港媒报导,北京政府正在香港筹建资产达上千亿港元的“文化央企”,提高北京政府在香港的软实力,而香港中联办秘书长文宏武也参与了筹建工作。(详报导:吞噬香港文化业?北京拟设“文化央企”)
北京对香港的文化政策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香港智库“香港智明研究所”研究总监许桢对北京政府的这一系列举动并不感到奇怪,“不管是横向,还是纵向比,中共在香港有这样的文化机构其实都是正常的。我想它的主要想法在于,是不是把这些资源进行重新整合,投放更多的资源,去增加它的影响力。”
许桢提到的横向比较,是与其他国家相比。虽然香港在地理上只是大陆南海边陲的“弹丸之地”,但在文化上,各国政府都试图在香港建立起文化影响力。除了英国在香港文化、教育等保有其根深蒂固的影响力之外,法国也深耕多年。
“法语,他们(法国政府)也是在香港大力推行。更重要的可能是宗教,香港的天主教中,法国教会长期存在,他们不止是宗教,还包括很多文化、教育上的服务。”
近年来,随着韩国文化的异军突起,韩国政府也在香港设立了驻港文化院,常年举行各种的文化交流,让“韩流”突进香港。
许桢认为,在这种背景下,北京政府重视建立在香港的文化影响力,亦是题中之义。但在另一方面,北京对香港的文化政策却具有其鲜明的政治色彩。
在许桢的印象当中,北京对香港有组织的文化渗透已经有百年的历史,“早在(香港)黑白片时代,就有一些宣传所谓‘正面价值’的内容,它整套的东西比较倾向于左翼。……到七八十年代,还有很多内地制作的一些电影在香港发行,有一些是有明显的政治意涵的。”
多年以来,香港出版界更是早已被北京政府所主导。香港出生、美国圣母大学(University of Notre Dame)的政治学教授许田波(Victoria Tin-bor Hui)也这样认为:“香港的各种出版社虽然冠的名字不同,但背后几乎都可以追溯到中联办。所以基本上可以说,中国政府已经在香港文化领域占有了统治性的地位。”
她补充说,就是在影视界,北京政府的影响力也已经很深透,香港大大小小的歌星、演员等也都不太敢讲话。
“白区”还是“解放区”?
香港民主派时事评论员刘细良在日前的一则网评中指出,文化央企的设立不过是把中联办控制的文化事业由暗转明,将香港由文化意识斗争的“白区”改成“解放区”,通过文化加强对港人的思想教育。
许田波教授认为,实际上从香港国安法落地开始,香港的文化已难逃被改造的命运,“香港国安法僭越了香港基本法,这就意味着对香港社会的全面改造(已经开始)。既然是全面改造,文化领域也会受到改造,因为中国共产党不可能让让任何一个领域被这种改造遗漏。”
但许桢对所谓文化改造的效果表示了质疑,“它(北京)透过行政、立法和司法等手段不让香港人做某些事情,其效果是比较快、比较明显的,改变相对容易。但倒过来,用一种文化上的、软实力的方式,去吸引你,引导你,这个就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
许桢暗示,关键是整体上港人的价值观与北京方面有差别。如据香港民意研究所历年发布之民意调查结果显示,18岁到29岁的港人中,认同“香港人”身份的比例近年来逐步上升,更于2019年丶2020年飙升到近80%;与此同时,认同自己是中国人之比例却不断下降。(详报导:港人对“中国人”身份的重要性创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