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川普预计20日卸任,一直认同他惩罚制裁北京与香港主要官员的香港抗争者对此也感到失落。一个在美国的港人组织“流伞”举办网上论坛,探讨香港的抗争国际线今后应何去何从。示意图。(图片来源:庞大卫/看中国)
【看中国2021年1月12日讯】美国总统川普预计20日卸任,一直认同他惩罚制裁北京与香港主要官员的香港抗争者对此也感到失落。拜登对华与对港政策是否必定比川普软弱,一时间成为热议。有香港的前学运领袖、在美的港人社运组织者以及港人政治学者均认为,示威路上的国际线,在新政府上台后,更应摆脱过往被误解成一党偏向的游说路线,要积极参加当地社会运动,适当地表态,才能够构建更大力量,赢得美国官方、国会跨党派跟民间的支持,在荆棘满途的道路上前进。
据《美国之音》报导,美国大选如何影响香港示威运动发展这个议题,在去年“港版国安法”实施后,一直牵动着港人思绪,社会各方曾激辩不同的国际线方案对香港自救的长短之处。而随着美国总统选举结果尘埃落定,一个在美的港人组织“流伞”举办网上论坛,探讨今后的前路应何去何从。
讲者:过往游说国际线错误 给人“看风转舵”印象
参与讨论的三位讲者,包含前香港专上学生学联会秘书长周永康、担任纽约市社区工作组织者的港人张迦晞,还有圣母大学政治科学系副教授许田波。他们皆不约而同地指出过往在美国进行的国际线给予别人“错误”地依附某一当权党派的印象,这种感觉使美国的社运人士理解香港民间目前进行的抗争“右倾”,甚或“识时务者看风转舵”。
“右倾”vs“左倾”如何自处?
如果不公开支持民主党的议题,则会被美国社运人士批评“右倾”;但支持了拜登阵营,却被在港的抗争派“侵粉”(川普忠实支持者)谩骂,那香港的国际线应如何自处呢?
朱牧民:不应依重一党政治人物
推动美国对港政策的“香港民主委员会”创办人朱牧民早前多次公开表示,香港的民主示威支持者应谨记,推动美国落实持续关注香港的民主发展,是一项长期而且需要努力不懈的工作,不应该偏向依赖某一政治人物与政党。
许田波:保持美国两党对香港的政策共识
许田波在论坛上认同上述观点,坦言香港的国际线要走出“看风转舵”的错误印象,各派要共同推动香港议题在美政治中的重要性,要跨越党派,使国际社会持续关注香港议题。
许田波说:“很重要的是,(美国对)香港的两党共识已在,我们香港人千万不要再推波助澜将这共识转移往另一些议题上。还有,我们是否太过集中(游说)力量在美国呢?我觉得绝对是。因为北京很懂得搞分化,与美国谈不拢后,他们便去欧盟,所以在香港议题上一定要连结全球的民主国家力量。”
周永康:重返TPP未必代表软弱
拜登明言上任后会重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贸易协定”(TPP),而部分香港示威者过往一直珍视川普政府可能与北京贸易脱钩。现为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地理系博士生的周永康分析,拜登也可以使北京在人权及香港的议题上让步,重点是在于国际线的游说工作如何跟美国国内的人民权益议题相结合。
周永康说:“面对现在这个十字路口,在推动游说工作时,(香港国际线的抗争者)如何去扩大不同的(美国社运界)盟友,促使能够出现多一些的结盟。就像今天美国要与中国对衡时,其中一个方法就是要确立TPP,在里面一些不同的贸易协议与中国角力。”
三位讲者总结时重点提出,不管香港示威者喜欢拜登与否,国际线的游说任务就是要超过某一政党、某一总统,使之成为一项持之以恒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