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本高企等方面的影响下,特别是民营企业利润更稀薄。(图片来源:Kzenon/Adobe Stock)
【看中国2021年1月23日讯】(看中国记者文龙综合报导)中国国家税务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称,全年减税降费预计超过2.5万亿元人民币。但是企业受惠感受并不强,在成本高企等方面的影响下,特别是民营企业利润更稀薄。
中国国家税务总局1月2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20年十组税收数据,包括税收收入和社保收入等。其中第四组数据显示,2020年,前11个月累计新增减税降费23673亿元,全年预计超过2.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
中国国家税务总局收入规划核算司司长蔡自力在发布会上表示,2020年减税降费促进了经济恢复性增长。“其中,制造业及相关环节新增减税降费预计占比35%左右,是受益最大的行业。此外,民营经济新增减税降费预计占比70%左右,受益最为明显。”
虽然北京当局不断声称改善营商环境,而且官方宣传的大规模减税降费力度一年比一年大。但是,相较企业成本,例如,人力和原材料等,以及公共风险的逐级攀升,并没有让企业获得对等的感受。
1月20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召开2020年企业成本调研成果发布暨研讨会。发布的2020年企业成本调研报告显示,虽然企业的税费、融资、用能用地等成本有一定下降,但人力、原材料成本仍保持上升态势,收费摊派出现抬头迹象,企业对减税降费的诉求依然强烈。
报告建议,为企业注入确定性比减税降费更重要。
中国财政科学院院长刘尚希称,“一方面企业成本呈上升趋势,另一方面政府在不断给企业降成本,但企业仍希望财税方面继续减税降税,这两年一直在减税降负,但企业的感受却不强。”
刘尚希表示,在调研中发现过去降成本更多是从实体角度去理解,每100元营业收入税费占比是在下降的,还有一种难以察觉的负担让企业感到成本压力,就是公共风险。这种不能转移、不能分散的成本所有的企业都得承受。
这次疫情就是最好的例子,企业要采购防疫物资,采取隔离措施等等,都会转为企业成本。风险转化为成本就不再是虚拟的了,而是现实的转化了。“在公共风险上升的前提下,即使减税降费也难以对冲企业成本的上升,因此最有效的是注入确定性,让企业能充分的应对,”刘尚希称。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在研讨会上表示,经济减速,成本问题不能回避。过去经济是高速增长,有些问题可以掩盖,现在很多问题不可回避。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公共收入研究中心副主任梁季认为,考虑到中小企业受疫情冲击后恢复较为缓慢,从防范未来风险的角度出发,仍有必要进行政策优化。
1月18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2020年主要经济数据,GDP达到101.6万亿元,按年增长2.3%。增幅远低于2019年的6.1%增长率。
中国国家统计局长宁吉喆在记者会上表示,受到疫情严重冲击,中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近期一些地方出现疫情,对经济持续恢复带来不确定性。下一步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落实“六稳、六保”,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六稳”指的是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这是2018年7月中共政治局会议提出应对经济下行的对策。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下滑,2020年4月17日召开的中共政治局会议又提出,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这“六保”。
虽然GDP总额首次突破100万亿元人民币,经济总量增加,但是质量不佳。
据凤凰财经此前报道,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认为,企业是社会最有活力的组织之一,特别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的运营效率、灵活性都能在社会面对危机的时候帮助政府、社会很好地解决一些问题。因为企业离市场最近,一旦社会出现危机,受影响最大的就是企业。
郭广昌表示,更令他焦虑的是此次疫情所带来的经济问题,其中,中小微企业的困境尤甚。中小微企业背后是亿万计的普通劳动者,如果不救中小微企业,最后引发的蝴蝶效应不仅仅是经济问题,甚至会演变为民生问题、政治问题。
郭广昌提出,中国经济结构里有一个五六七八的说法,即民营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但是,民营企业一直面临融资难的问题,如果解决80%劳动就业人口的民营企业获得的融资太少,那么很容易面临失业潮、企业破产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