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表示,大多数止痛药和疫苗如果同用,会抑制免疫。(示意图/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1年2月8日讯】(看中国记者苏菲报导)疫苗开打以来,不少人体会到了疫苗的副作用,例如剧烈头疼、发烧、腹泻、全身无力等等。一些民众为减少不适,在接种疫苗前后服用止痛药。但医师建议,服用止痛药需注意服用的种类和时间,否则会和疫苗同时作用,引起不希望的效果。
华人亲述接种疫苗后反应:头痛的就像被锤子一下一下的猛击
日前,一名居住在美国维州的华裔女士Cathy告诉《看中国》,2周前她去接种了疫苗。头一周,除了手臂接种疫苗的地方有一点酸痛感,没有其他任何不适。
不过大约一周后,她开始出现全身肌肉酸痛、骨头也痛、发烧、咳嗽等症状。“就好像得了重感冒一样,最惨的是,头痛的厉害,就像被人用锤子一下一下猛地敲击头部那样,真的很痛苦!”Cathy说。
Cathy表示,这种症状已经持续了几天,为缓解疼痛,她每天都服用强效的止痛片。“下周,我还要去接种第二剂疫苗。”
另据海外中文媒体报导,一位华裔民众最近在接种疫苗后,也是全身酸痛,为缓解症状,他服用了自己平时用于缓解关节炎的处方止痛药地塞米松(Decadron),没想到出现强烈反应,最后还被紧急送医。所幸最后没事。
急诊室医师称,这是因为该药和疫苗产生某种作用。
医师:服用止痛片会将疫苗效果减除
据西达赛奈(Cedars-Sinar)医院麻醉科、疼痛中心的华裔医师林永健表示,由于不清楚这一病例的一些细节,他不好解释为何会出现这么严重的不适。
去年以来,地塞米松常被用于治疗出现严重症状的染疫患者,该药可以减少身体对病毒出现的强烈反应,按理说,服用该药后,会减轻接种疫苗带来的副作用,但这样,也会同时将疫苗的有效作用一并减除。
他强调,一些止痛药确实会和疫苗产生反应,而这些反应则是“免疫抑制”。换言之,一些止痛药会减少产生抗体,让身体不太对抗,于是会减少疫苗的有效性。
林永健表示,大家要接种疫苗前,不要预先吃止痛药。因为所有止痛药都会压制免疫反应。
他还表示,不需医生处方、在药房柜台上自己就可以买得到的泰诺(Tylenol),是他和官方唯一推荐的止痛药,因为泰诺(Tylenol)基本上不会引起免疫抑制。
但如Advil或其他布洛芬(ibuprofen)类的止痛药,多多少少会产生免疫反应。若是处方的止痛药,例如吗啡或激素类的,就会更强力地抑制免疫。
联邦疾病防治中心(CDC)主任瓦伦斯基(Rochelle Walensky),在最近的新闻发布会也表示,“某些针对炎症的止痛药,则可能会抑制免疫反应”。在《病毒学杂志》上对小鼠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这些药物可能会降低抗体的产生。
疾控中心还说,接种疫苗后,若一天后手臂的红肿或疼痛在增加,或几天后副作用没有消失,就应该致电医生。
而林永健即表示,据其他医师同事的非正式观察,接种疫苗后出现副作用的比例有70%至80%,比官方数字高。
真疫苗还是安慰剂?
维州华裔Cathy还告诉《看中国》,她先生也接种了疫苗,但似乎没有什么不适。当记者问:“你先生会不会只是打了安慰剂?”
Cathy反问:“什么叫安慰剂?”
资料显示,安慰剂(placebo),是指没有药物治疗作用的片、丸、针剂。其物理特性如外观、大小、颜色、剂型、重量、味道和气味等,都和试验药物尽可能相同,但却不能含有试验药的有效成份。
安慰剂本身没有任何药物治疗作用。但因患者出于对医生或药物的信任,注射或服用安慰剂后,能在心理上产生良好的积极反应,从而改善人的生理状态,从而达到所希望的药效。这与我们常说的“七分精神三分病”是同样道理。
南安普顿大学的研究人员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随机抽取两组病人。
一组病人得到医生的确诊,并被告知他们很快就会好起来——一些人没有接受任何治疗;
对另一组病人则给予含糊其词的诊断,也没有保证他们能很快康复。
结果第一组有64%的病人病情出现好转,第二组只有39%。这个实验说明,在治疗病人时,医生的态度、病人的心理作用,远比他们开出的处方重要。
安慰剂在临床医学的实验研究中.为观察某种药物的疗效,也常用于对照试验。
就如这次中共病毒疫苗的开打,并非所有人都接种真的疫苗,有部分民众接种的其实只是安慰剂(生理盐水)。当然,接种者是不会被告知自己接种的是真疫苗,还是毫无药效的安慰剂。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