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生育率研究。(示意图/图片来源:Adobe stock)
“1%”在很多人看来微不足道,但它代表着一个关乎人类命运的问题:在西方,出现生育问题的男性在以大约每年1%的速度增长。在美国,女性流产率和试管婴儿代孕率每年增长约1%。同样全球生育率在1960年到2018年之间,每年也以约1%的速度在下降。如果将这些变化累计起来,10年就是10%,50年就是50%。
25年后精子数量中位数将跌至零
根据美国西奈山医学院(Mount Sinai School of Medicine)环境医学和公共卫生学教授Shanna Swan 2017年发表于《人类生育医学前沿》(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的分析文章,男性精子数量在仅仅40年间就降低了50%。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扭转,那么25年后人类男性精子数量的中位数将跌至零。尽管这是一个推测,但Swan认为目前也没有证据能够说明这种下跌的局面正在被改变。他认为,到2045年,人类可能要面对一个无法自然生育的时代,而只能依靠辅助生育手段繁衍后代了。
Swan大声呼吁社会关注这一问题。他认为:人类生育健康每年1%的衰减甚至超过了全球变暖的速度。人们倾注对抗全球变暖,但却没有对生育健康方面的问题采取行动。
这或许是因为,许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些令人担忧的趋势正在发生,或是不知道到他们自己也正走在同样的路上。但是目前这种严峻趋势,很难说这仅仅是一种巧合。
化学物质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Swan指出,生育健康方面的问题是相互联系着的,并且它们很大程度上都由相同的原因推动。比如:影响激素的化学物质(内分泌干扰物)的出现。包括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双酚A(Bisphenol A)、阻燃剂在内的“荷尔蒙劫持者”等,这些化学物质在现代生活中已经变得无处不在。
从1950年开始,内分泌干扰物在我们的矿泉水瓶、食品包装、电子设备、个人护理用品、清洁剂,以及其他许多日常用品之中。这类物质的生产规模不断的在扩大,而从这一年代开始,精子数量和生育率就开始衰减了。
或许有人会认为生育率的下降的原因是育龄推迟、生活方式变化等社会因素。对此,Swan在接受英国《卫报》采访时表示:“这些当然会对自然生育产生影响,但我希望人们认识到化学物质确实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塑料增塑剂硬化剂影响生育
这位环境与公共卫生专家与同事们在过去的研究中取得了多项证据。邻苯二甲酸酯能够让硬塑料变为有弹性的塑胶,常被用作增塑剂,含有这种物质的塑料产品经常会出现在食品生产、加工和包装过程中。它会降低睾酮水平、减少精子数量,因此对男性影响更大。但这并不意味着女性可以免受其害,过往研究发现这种物质会导致女性青春期提前、卵巢早衰、流产和早产。
双酚A则是一种塑料硬化剂,曾被用作制造婴儿奶瓶,也常出现在食品罐装容器的内侧涂层中。作为一种雌激素类似物,它对女性生殖系统造成的干扰不言而喻,那些存在职业暴露的男性也难逃影响——精子质量下降和生育功能障碍的概率增高等都与此有关。
对胎儿、男童的影响
但是,这些还不是内分泌干扰物带给人类的最大危害。如果怀孕的女性在妊娠早期就接触了内分泌干扰物,对于体内细胞正在进行重编程的胎儿来说,这种不良影响可能会贯穿他们的儿童期、青春期和成年阶段。
举例来讲,一位准妈妈呼吸的空气、喝下的水、吃下的食物、使用的护肤品都会将这些有毒物质带入自己体内。如果母亲在妊娠早期接触了能够阻断雄性激素作用的物质,可能会导致男性胎儿生殖系统变异(anogenital distance),研究表明,这种变异将影响未来精子数量。如果一个男孩天生具有这些生殖器官上的缺陷,他在成年时也面临着更高的精子数过低和睾丸癌风险。
《美国公共健康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的一篇文章则揭示了内分泌干扰物与儿童神经发育损伤之间的关系。这篇综述性文章总结了截至2019年全球11个国家的30多项研究,对妇女产前接触不同类型邻苯二甲酸酯至儿童出生后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邻苯二甲酸酯暴露量与儿童攻击性、挑衅性、情绪反应过激、违法行为和其他注意力缺陷等多动症症状有很强的关联性。
其中一项研究发现妊娠中期尿液中邻苯二甲酸酯含量最高的母亲,生下的孩子患多动症的概率是含量低的母亲的孩子的3倍。子宫内接触较高含量的邻苯二甲酸酯的儿童智商比其他儿童低7%,他们的感知推理和语言理解能力也更低。
除此之外,内分泌干扰物也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肥胖症、代谢综合征(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在同一个体聚集的临床综合征)愈发普遍的原因之一。
上述问题固然给人类的延续带来了巨大挑战,人类需要停止将自己和后代当成内分泌干扰物的试验白鼠,也要警惕计划市场、计划经济、计划生育等被计划带来的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