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副总理刘鹤和中国央行3天2次提人民币汇率。(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1年5月24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5月23日,中国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对人民币汇率表态。这是中国副总理刘鹤主持金融委会议之后,金融高官3天2次提到人民币汇率。不可忽视的是,人民币升值和原材料上涨,让中国外贸出口企业经营已经难以为继。
中国央行副行长刘国强称,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将继续取决于市场供求和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双向波动成为常态。
刘国强还表示,央行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一制度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都是适合中国的汇率制度安排。
双向波动是指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在正负2%之内,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是重要参数,这是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向所有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询价,并将全部做市商报价作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计算样本,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后,将剩余做市商报价加权平均得到。也就是说,人民币汇率是在中国央行的控制之下的。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金融委(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主任刘鹤5月21日主持召开金融委第五十一次会议。“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出现在第五十一次会议的通告中。
综合中国内地媒体5月24日报道,对于金融主管部门的连续表态,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认为,这是在向市场传递出一种信号,“央行副行长刘国强针对汇率发表的谈话传递出重要信号,人民币实行的仍然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无论当前还是未来一段时期,不会放任人民币汇率不管。”
中国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也表示,总体看,人民币对美元在中长期内将持续对美元升值。
自4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上涨。截止目前,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破6.44,达到6.4345左右,4月以来累计升值幅度达到2%左右。
5月21日,中国央行主管的《中国金融》杂志发表中国央行上海总部调查研究部主任吕进中的文章称,大宗商品价格中长期上行趋势或已成型。
吕进中文章并称,要采取措施抵御输入性影响,建议坚持稳健货币政策,注重进出口平衡,增强汇率弹性,人民币适当升值,抵御输入性效应。
“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大宗商品消费国,国际市场价格的输入性影响不可避免,”吕进中称。
吕进中称,与以往不同,本轮疫情过后,由经济复苏与量化宽松持续导致的货币流通速度回升,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债务货币化带来的狭义通胀风险将大概率上升。
从上述金融官员的表态来看,人民币似乎又要开始一轮升值。不过,也有金融业人士质疑,当前中国央行通过人民币升值对抵御输入型通胀能有多少空间。
去年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发生,对经济产生了阻滞,各国停工停产导致工业原材料产出下降,2020年三季度开始,由于全球经济逐渐复苏、货币流动性过剩、供应端和需求端的矛盾加大等因素作用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自去年底迅速上涨,原油及制成品、化工原料、煤炭、矿石和有色金属涨幅尤其明显。
由于利润已经很低,甚至成本已经超过了利润,中国的一些工厂已经暂停接新订单和停产,而有些企业正把原材料和零部件上涨的成本转嫁给海外客户,但是这样这只会加剧通货膨胀。
天钧政经智库研究员任重道表示,自2020年5月28日开始,人民币进入升值阶段,至2020年12月25日,期间人民币升值幅度高达9.4%左右,升值幅度之快历史罕见。
天钧政经团队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数千家上市公司平均利润率7.5%左右,这是中国最强的公司能达到的最好利润水平。
中国外贸出口半壁江山是由民营企业支撑起来的,相较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它们抵挡市场风险的能力比较弱。在疫情的影响下,外贸企业在去年上半年基本没有赚钱,很多企业甚至是亏损的,倒闭的也不少。
任重道指出,中国央行控制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众多民营的外贸企业基本一年白干,因为不可能达到9.4%以上的利润率。但是,中国央行冷眼旁观,不断拉升人民币汇率,人民币的升值让出口企业利润消失殆尽。
结果,又碰上了原材料上涨,企业备受煎熬。如果人民币再次开始升值,不知道能有多少企业能存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