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则百恶自灭。(图片来源:看中国合成)
《忍经》为元朝人吴亮所著。元成宗大德十年丙午(公元1306年),杭州人吴亮汇集历代名人有关“忍”的言论和历史上隐忍谦让、忠厚宽恕的人物、事例汇编而成《忍经》一书。《忍经》是一部寓意深刻、济世劝好的良书。
《忍经》中有近百个故事,是历史上真实人物关于“忍”的实例。本篇笔者为读者介绍《忍经》中关于北宋名臣杜衍的事迹。
杜衍,字世昌,唐朝名相杜佑的后人。宋仁宗特召杜衍为御史中丞,兼判吏部流内铨。杜衍历任知审官院、知永兴军、枢密使等职。庆历四年,杜衍官拜同平章事,支持“庆历新政”,为相百日而被罢免。庆历七年,杜衍以太子少师致仕,累加至太子太师,封祁国公。杜衍死后,获赠司徒兼侍中,谥号“正献”。
【原文】语侵不恨——杜衍曰:“今之在位者,多是责人小节,是诚不恕也。”衍历知州,提转安抚,未尝坏一官员。其不职者,委之以事,使不暇惰;不谨者,谕以祸福,不必绳之以法也。范仲淹尝与衍论事异同,至以语侵杜衍,衍不为恨。
杜衍说:“如今当权在位的人,大多爱指责别人的小过失,实在是不够宽恕。”杜衍从做知州到任安抚使,从来没有贬斥过一位官员。对那些不称职的官员,就让他们去多办一些实事,不让他们闲下来而有空偷懒;对行为不谨慎的官员,就用不谨慎会引来祸害、而谨慎能得福的道理来教育他们,不一定用法律来惩罚他们。范仲淹曾经跟杜衍讨论事情时有分歧,以至范仲淹用语言伤害他,他也不记恨。
杜衍的事迹主要见自于《宋史・列传第六十九》。
杜衍以善于治狱闻名。杜衍曾以太常博士之职为河东路提点刑狱,升任尚书祠部员外郎。他巡视潞州时,澄清冤案,知州王曙因此写了《辨狱记》。高继升知石州时,有人诬陷他勾结外族策划变乱,将其逮捕捉拿。此案久不判决,杜衍辨明这一冤案,将诬告者治罪。宁化军守将将人审讯定为死罪,案情不实,杜衍反复核实加以改正。守将不伏罪,上诉朝廷,朝廷诏令刑狱复审,果然那人罪不当死。杜衍又移任京西路提点刑狱,并调知扬州。
杜衍为政严谨细密,不用严刑来督责官吏,但官民也畏惧他的清廉严整。仁宗召他为御史中丞。杜衍上奏认为应常召见中书、枢密的官员,多听取其建议。他针对当时豪商大贾贱收贵卖、囤积居奇困扰民生的情况,提出“年有丰凶,谷有贵贱,官以法平之,则农有余利”的常平之法。
杜衍兼判吏部流内铨时,根据因选补条律繁多冗长,使得官吏大多受贿、钻法律的空子的现状,立即颁发给属吏函装铨法。杜衍尽力阅览,将本末典折全部了解清楚。次日,他命令其他官吏不要升堂,各自在本署听取行文书,选举之事全部由自己决定,使官吏不能谋取奸利。数日后,杜衍声震京师。
杜衍后改知审官院,任内按在吏部时的办法裁决取断。再升任为工部侍郎、知永兴军。当地有位百姓白天失去了他的妻子,杜衍用计捕获了罪犯,将被埋的尸体发掘出来,还发现被罪犯杀死的其他两位妇人的尸体。秦地人大为震惊。
辽夏交战后,参知政事范仲淹宣抚河东,想亲自率兵出战。杜衍说:“两国正在交战,军势正盛,不可轻易出兵。”范仲淹在仁宗面前与杜衍争议,并诋毁杜衍,言辞十分尖刻急迫。范仲淹曾以父礼服侍杜衍,至此为公事与其纷争,但杜衍并未因此而忌恨他。
杜衍在朝廷内外任职,封还内降,杜绝私情。杜衍喜欢推荐贤士,阻止佞幸之徒,因此小人多不高兴,忌恨他。
杜衍清廉正直不积聚私产,退职后,寄寓南都共十年,房屋简陋狭小,只有数十楹。出入随从的人约十来人,戴乌帽、穿皂绨袍、系革带。有人规劝杜衍穿居士服,杜衍说:“年老谢职,还可以盗用高士之名吗?”
杜衍善诗,工书法,所写正、行、草书皆有章法,为世人推重。
《宋史》赞杜衍为“贤相”,“劲正清约,皆能靳惜名器,裁抑侥幸,凛然有大臣之概焉”。
欧阳修赞杜衍“为人清慎而谨守规矩”,“天下至公之贤也”。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