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字的演变过程。(图片来源:看中国合成)
《忍经》为元朝人吴亮所著。元成宗大德十年丙午(公元1306年),杭州人吴亮汇集历代名人有关“忍”的言论和历史上隐忍谦让、忠厚宽恕的人物、事例汇编而成《忍经》一书。《忍经》是一部寓意深刻、济世劝好的良书。
《忍经》中有近百个故事,是历史上真实人物关于“忍”的实例。本篇笔者为读者介绍《忍经》中关于北宋名臣陈瓘的故事。
陈瓘,字莹中,号了翁,又号华严居士,于北宋元丰二年考取探花,授官湖州掌书记。历任礼部贡院检点官、越州、温州通判、左司谏等职。陈瓘为人谦和,不争财物,闲居矜庄自持,不苟言谈,通《易经》。死后,陈瓘谥号为“忠肃”。
《宋史》称其谏疏似陆贽,刚方似狄仁杰,明道似韩愈。陈瓘与陈师锡被称“二陈”,同斥蔡京、蔡卞、章敦、安敦等。陈瓘虽为奸佞之徒所忌恨,然其人品无不为之折服。因之坎坷,遭遇尤惨。四十二年间,陈瓘的调任总共二十三次,经八省历十九州县。钦宗即位,为陈瓘平反昭雪。陈瓘的精神与岳飞、文天祥同辉,共祀于南通文庙、狼山准提庵及如皋定慧寺等处。
【原文】与物无竞——陈忠肃公瓘,性谦和,与物无竞。与人议论,率多取人之长,虽见其短,未尝面折,唯微示意以警之。人多退省愧服。尤好奖后进,后辈一言一行,苟有可取,即誉美传扬,谓己不能。
忠肃公陈瓘,性格谦恭和蔼,不跟别人争高低,与世无争。跟别人谈论,总是夸赞别人的长处,即使见到对方的缺点,也从不当面指责,只是稍微示意来警示一下。当事人多数回去后才明白过来,反省自己而对陈瓘感到惭愧和佩服。陈罐尤其喜欢褒奖后辈,后辈的言行只要有一点可取之处,就赞美传扬,说自己都做不到。
陈瓘的事迹主要记载于《宋史・列传第一百零四》。
宋元佑四年,陈瓘出任越州通判。当时,大奸相蔡京的胞弟蔡卞为越州太守。蔡卞听说陈瓘很有才华,想收为已用,便多方加以笼络。陈瓘知道蔡卞心术不正,不想与之同流合污,多次以病为借口,要求辞官归隐。后来,陈瓘改任温州通判。
绍圣元年,章敦为相。章敦听说陈瓘很有才华,十分器重,向他征询当今朝政应以什么为重。陈瓘直言不讳地告诉章敦,当今处理朝政应该持公正,不能再搞朋党政治。陈瓘举乘舟为例,说:“移左置右,偏重一边都要覆舟,都是不可取的。”章敦说:“司马光奸邪,应该罚治是当务之急。”陈瓘明知章敦与司马光政见相悖,却在章敦面前为司马光辩护说:“这就错了,就像乘舟一样,偏重一边,有失天下之所望。”
章大怒说:“司马光不务缵述先烈,而大改成绪,误国。如此不算奸邪又是什么呢?”陈瓘毫无惧色,以理力争说:“不了解人的心迹,就怀疑人家的行为,是不可为的;没有罪证,就指责他人奸邪,盲目处置才是最大的误国。当今之急是消除朋党,公平持正,才可以救弊治国。”章敦虽然十分气愤,但也不得不佩服陈瓘的胆识和学识。陈瓘被任命为太学博士。
蔡京之弟蔡卞及林自等人打算销毁《资治通鉴》,陈瓘故意在太学考试出题时,引用宋神宗为该书写的序。林自等才不敢造次。陈瓘上书言朋党之争误国,因而忤犯了蔡卞一伙,被贬“出通判沧州,知卫州。”
宋徽宗即位后,陈瓘被任命为右正言,后又升为左司谏,以“直谏”闻名。陈瓘身为谏官,认为职责所在,不能不对朝政秉公进言。他对朋党之争深为痛绝。他在回答微宗询问时说:“做事应该持公正态度,顾及大体,不要抓住人家枝节小事不放,以其一点,攻击其余。尤其是作为谏官的更应该尊重事实,不要以自己的孤见寡闻来惑众。”
御史龚尖因弹劾蔡京误国,被蔡京一党驱逐出京。陈瓘不畏强权,挺身而出,严正陈词说:“绍圣以来七年间就有五次驱逐朝廷大臣的事件。被罢免放逐的都是与蔡京不同政见的官员。今天又要驱逐龚尖,公理何在?”他公然上书奏请治蔡京等人结党营私,误国误民之罪。陈瓘还上书抨击皇太后干预朝政等事,得罪太后一党,被贬为扬州粮科院监官;不久又转任无为军知事。
后来蔡京的党羽曾布为相。曾布派门客私下告诉陈瓘,将授予他实职,企图以高官收买他。陈瓘大公无私、为人正直,不为所动。他对儿子陈正汇说:“我与宰相议事多有不合,现在他们以官爵为饵来笼络我,如果我接受他们的推荐,那么与他们所为有什么区别呢?这样做于公于私都有愧。我这里有一道奏章,论及他们的错处,准备呈上去。”不久,陈瓘就被贬为泰州知府。
后来,陈瓘又被贬置通州。蔡京一党变本加厉地迫害陈瓘,宣和六年,陈瓘病逝于楚州,终年65岁。
陈瓘于书法,造诣颇深,有真迹传世。宋朝名相李纲赞曰:“了翁书法,不循古人格辙,自有一种风味。观其书,可以知气节之劲也。”
宋朝名臣邓肃赞曰:“开卷凛然,铜筋铁骨,洗空千古,侧眉之态,盖鲁公之后一人而已。”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