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21年8月7日讯】香港选举委员会(选委会)选举昨日(6日)开始接受提名,来自不同界别的人士均有递交参选表格,不过未有民主派人士交表。同日,香港民意研究所(民研)召开记者,发表对新选举制度下选委会选举安排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近六成受访者不熟悉新制度下的相关选举安排。浸会大学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陈家洛表示,新选举制度欠缺民意代表性,是“开倒车”。
未来香港将举行三场选举,分别是9月的选委会、12月的立法会和明年3月特首选举。今年3月,中共全国人大通过《关于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的决定》,将香港选举中民主成份剥离,令原本的半民主选举成为一场可由北京完全操控的小圈子选举。昨日,选委会选举开始接受提名,选举主任全日收到251份提名表格,包括226份候选人提名表格及25份囊括84人的团体提名表格,全日共计收到350名候选人题目,有港媒报导称,暂时未见有民主派人士或团体交表。
就新制度下的选举委员会界别分组选举的态度和看法,香港民研于本月2至5日透过电邮访问5,916名18岁或以上的香港市民。被问到有多熟悉新制度下的选举委员会界别分组选举,57%受访者表示“几不熟悉”及“好不熟悉”,29%答“一半半”,只有11%答“好熟悉”或“几熟悉”,余下3%表示“不知道”。49%受访者表示从未符合资格登记为选委会界别分组的选民,28%则表示曾在选委会的选举中投票,8%曾是登记选民但未过投票,5%指自己曾经符合资格登记做选民但未曾登记,余下的表示不知道。
被问及在新制度下能否参与选委会界别分组选举,43%受访者指“完全不能够”,27%回答“不知道”,仅23%回答符合资格以个人或团体身份登记做选民,亦有7%指本身不符合资格但会有选民代表自己。
问卷再追问该7%的受访者,有多认为选委会的选民投票取向能够代表自己,当中42%回答“几不能够代表我”及“好不能够代表我”,33%回答“一半半”,只有15%回答“好能够代表我”及“几能够代表我”,剩下为不知道。
民研经理戴捷辉表示,不论受访者是否曾于选委会选举中投票,调查显示他们皆不熟悉新制度下的选委会选举。受访者现时较多的回答均是“不能够”或“不清楚”自己能否参与将来的选举。
选举观察计划项目干事、浸会大学学者卢睿敏表示,新选举制下的选委会选举是“由上至下”更容易被各种利益、关系及行政架构等权力操控。此外,修改选举制度的过程非常短促,没有咨询期,市民对复杂的新制度认识不深。她直言有近六成受访者不了解新的选举制度,但选举仍继续进行,令反映民意的意义大减,代表性大幅下降,选举被少数人控制。
浸会大学学者陈家洛表示,自己曾代表大学教育界及立法会参加过以往的选委会选举,因此对过去和现在选举制度的缺陷比较了解。他亦认同新选举制度更为复杂的说法。他表示,选举制度中的‘代表性’需要一个政治授权的过程,‘若过程不透明,那么大家的参与度亦降低,甚至等于零’,可能成为既得利益者‘分饼’。
今次选举中加入资格审查环节,他透露有人会担心过不到这一关而要先向西环(中联办)探路,打探其有无机会过关。另外,资格审查十分严格,要填写自己和配偶的国籍和政治联系,比如有无在台湾服过兵役,有无帮海外政治团体工作过?从事何种工作?资金来源如何等,总而言之,要证明其人根正苗红。
今年3月,人大修改后的香港选举制度,增加一个嫡系的第五届别,同时把原本的1,200选委会成员,增加至1,500。陈家洛指,第五届别的人还可以自由穿梭于其他届别,比如原本属于第五届别的教联主席,在其届别名额已满的情况下走去教育界参选,“原本教育界14个可以选(特首)的名额,现在就剩13个”。
他表示,这些人不止要投票给下届特首,还要选出下届立法议员,那么这些人有没有寻求香港市民的支持呢?他亦指出,个人的社会地位和工作职务,与政治授权是两回事,目前的授权是上边(北京)给的,上边挑选的,这和过往选举的逻辑南辕北辙。
虽然有市民指早前的特首选举也是小圈子选举,但陈家洛表示,当年的选举制度设计是希望可以令更多市民参与,当选的选委会成员具有广泛代表性,透过不同的界别,甚至跳出界别和市民沟通,这也是之前民主派参与特首选举的初衷。他批评今时今日的选举是“开倒车”。
责任编辑:李松儿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