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所小学的中文课上的中国孩子们。(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1年8月31日讯】(看中国记者戈御诗综合报导)今年秋季,中国的中小学开始执行进一步双减,重要考试实行等级制,不排名、不公布,不设重点班、排座位。那么,在现实中,家长们真的减负了吗?中国的教育真的实现了公平吗?
《澎湃新闻》报道,今年秋季,中国的中小学开始执行,期中和期末考试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考试结果不排名、不公布,不得将考试结果在各类家长群传播,不得按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强调均衡编班,杜绝重点班。
腾讯网的企业号《愫说育儿》》报道说,有的高中生听说上海的小学生们,从此没有期中考试了,1年级的孩子不用书面考查了,3-5年级期末考不考英语了,他们不禁仰天长叹:我们怎么就不晚出生几年啊?上海的孩子们,现在真是太幸福了!
从此没有排名,没有横向比较,没有“别人家的孩子”。难道在现实中,真的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吗?减负太幸福了,这毕竟只是孩子们的认知,他们看得到的只是眼前的快乐,却没有认识到中考分流的惨烈。
家长们却是个个清醒,顾虑重重。万一别人的孩子报班了呢?万一别人的父母能全科辅导呢?家长们变得更焦虑了,谁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成为被高中拒之门外的那50%。原本选择躺平的人,可以继续躺平;但更多的家长还在以各种方式争取,内卷只不过是换了个马甲。
既然培训机构双休日不能上课,家长们就自发组团,找老师在周末上课,搞隐秘的一对几,或小班制。不幸的是,“转了一圈,只能找到原来培训机构的三流老师,费用还要翻番”。这是让家长减负了吗?一流老师本来就少;再说精明的他们,谁愿意为了这几个子儿,冒着违法的风险呢?
多数家长的声音说,“我们不敢躺平,选择鸡娃,不是为了孩子成龙成凤,而是避免让孩子成为被淘汰的尾巴。”
“我也知道孩子可能不是读书的料,但是总得想办法上高中吧?小小年纪就被推到社会上,或者进了末流的职业中专,容易染上坏风气走偏。”
在光谱的另一端,中国的教改减负,对利益阶层和他们的孩子,却没有什么影响。在中国,有点钱有点权的,可以把孩子送出国上初中。钱少的,可以去东南亚,《每日头条》上有介绍,泰国的很多国际学校,为了录取中国学生,提供了零门槛入学。家底厚一点的,可以把孩子送到西方各国的私立学校。
但是对绝大多数的中国家庭来说,他们的孩子,就只能在中国接受教育,从小带上红领巾,学习英烈和党史,崇拜毛泽东和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