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皮鹦鹉(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看中国2021年10月8日讯】(看中国记者李师笑综合报导)中国浙江丽水市疾病防控中心5日下午通报,自9月上旬开始,浙江丽水市中心医院和丽水市人民医院先后收治7例畏寒发热病例,经实验室基因检测,确诊为鹦鹉热。其中1例救治无效死亡。这是当地首次报告鹦鹉热病例。
鹦鹉热是由鹦鹉热衣原体所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人畜共通传染病,又称为“饲鸟病”,最初发现本病多见于玩赏鹦鹉者,故命名为鹦鹉热。
典型症状
鹦鹉热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烧、咳嗽、剧烈头痛等。部分病例有鼻出血或斑疹,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昏迷等。这7名患者症状表现为剧烈头痛、全身肌肉疼痛,而后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烦躁、严重肺炎等,病情特征体现为病程长,病情重。
鹦鹉热衣原体侵入人体后,潜伏期一般为5-19天,短者3天,最长可达45天。
传染源
传染源主要为鸟类,包括鹦鹉、相思鸟、金丝雀、鸽子、海鸥等,鸭等家禽也可成为传染源。病人咳出的痰对他人有传染性,所以也是传染源。
混于尘埃中的衣原体或感染性气溶胶可经由呼吸道引起吸入性感染;而接触带菌鸟及其污染的分泌、排泄物等,则可经有破损皮肤或黏膜以及消化道等多种途径获得感染。主要是由排出衣原体的鸟类及其污染物引起人类感染的,也是典型的动物源性传染病。
预防与治疗
本病的暴发,多发生于与家禽和鸟类集市的经常接触者,或有关的职业人群,在其生产活动或加工过程中,同时有大批人员受到感染,以至引起较大规模流行。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不一定产生免疫力,复发常见。复发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有时发生晚期并发症肺梗死,可造成患者死亡。
预防本病主要是勿与病鸟接触,进口的鸟类应检疫。
治疗可用四环素族、氯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大多数人对多西环素、盐酸四环素或氯霉素棕榈酸酯的口服治疗有反应。对于重症患者的初始治疗,可以静脉注射盐酸多西环素。症状缓解通常在48-72小时内明显。但是,可能会复发,并且必须在退烧后继续治疗至少10-14天。
1929-1930鹦鹉热大流行
在1929年中期至1930年初,爆发过鹦鹉热大流行。人们发现,鹦鹉热从多个国家的几种鸟类传播到人类。根据其临床特征及其与鸟类的联系进行诊断,它影响了全球约750至800人,死亡率为15%。
曾被用作生化武器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鹦鹉热衣原体病菌是作为潜在生物武器研究的十多种毒剂之一。由于鹦鹉热所具备的特征,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不一定产生免疫力,严重者可造成患者死亡,若被用来当作生物武器就会具有相当的破坏力。大陆还没有从武汉P4实验室泄露的新冠病毒造成的疫情中平复,现在又出现了鹦鹉热病例,而且出现了死亡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