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黄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根据中国历法,每年的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今年是在西历10月14日(星期四)。香港和澳门是法定公众假期,放假一天,而中国大陆和台湾并不是假期。
我在这里尝试建议一些华人团体在重阳节当日举办一些郊游、远足、运动等活动。时间许可可以行远一些,若时间有限,可以在当天早上七时至九时、或八时至十时公司还未上班或店铺还未营业前,在附近公园进行集体做体操等等运动,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重阳节日祝活动。这个意念不是我构想出来的,其实,台湾教育部也将九月初九日定为“体育日”来推广国民运动。
“重九”、“重阳”说法
《易经》以“九为阳数之极”,即是说:九是最大的一个数字,黄历九月初九有两个九字,因此,九月初九称为“重九”或者“重阳”。
道家“阴阳学说”有“六阴九阳”之说,即是说:九是阳数,故此,“重九”亦叫“重阳”。
三国魏曹丕(西元187年~226年)《九日与钟繇(粤音“摇”)书》里面有这样的记载:“九月初九。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意思是说:九是阳数,九月初九当天,太阳和月亮都属于阳性。因此,九月初九当天的节日称为“重阳节”,中国人自古以来都重视重阳节,反映中国人相信天人合一。
传说
传说在东汉的时候,有一个人叫桓景,家乡发生大瘟疫,传闻是由瘟神所引起,他的父母也因为染上瘟疫而死亡,所以他到东南山拜仙人费长房学艺。当他学有所成的时候,一日,师父对他说:“九月九日,瘟神又要来了,你可以拿着这把青龙剑回去降魔伏妖。”师父除了给他一把青龙剑,还给了他一包茱(粤音“朱”)萸(粤音“如”)叶去辟邪、一瓶菊花酒去消毒。
桓景听完师父的吩咐就不敢怠慢,立即下山返回家乡。到了九月初九,他带领着家人、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分给大家带在身上,瘟神就不会上身,然后将菊花酒分给各人饮,防止感染瘟疫。当他将各人安顿好之后,就去跟瘟神搏斗,最终,瘟神就死于青龙剑下。当家乡父老落山,返到家园的时候,发觉所有家禽、家畜都死去,他们真的避了一难。这个故事记载在南北朝的南梁吴均之的《续齐谐记》里面,一直流传至今,以后,逢九月初九,家乡父老一齐登高、喝菊花酒、妇女插茱萸去辟邪、避祸、消灾,就成为了中国人的传统习俗。
汉朝之历史发展
重阳节在汉朝中叶以后,民间就渐渐将重阳节的消灾、解难、辟邪、避祸的意义,改变成为秋游、登高的郊野活动,因此,重阳节又称为“踏秋节”或者“登高节”,是郊游、远足的好日子。
三国之历史发展
三国魏曹丕(西元187年~226年)《九日与钟繇书》里面有这样的记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这篇文章记载:九是阳数,九月初九当天太阳和月亮都属于阳性,民间寓意长长久久,需要庆祝一番。因此,到了三国之后,百姓除了郊游、远足、饮酒助庆之外,家家户户一家人还聚首一堂吃晚饭,庆祝一家人团聚一起。藉着重阳节日祝一家人团聚这个习俗反应出中国人重视家庭、家族、宗亲的关系。
唐朝之历史发展
唐朝诗人白居易在《闰九月九日独饮》中有这几句:“偶遇闰秋重九日,东篱独酌一陶然。”写出了在重九当日轻松自在的在饮酒,可见,到了唐代,百姓除了郊游、远足之外,饮酒庆祝重阳节已经成为了习俗。
宋朝之历史发展
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1127年)有这样的记载:“九月重阳,都下赏菊。”“都人多出郊外登高。”“宴聚。”可见,到了宋代,百姓除了登高、郊游、吃喝宴聚之外,文人雅士还发展到在重阳节“赏菊”、饮酒、吟诗作对的雅兴。
有关重阳节的诗词
一、李清照《醉花阴》
关于重阳节的诗词,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的《醉花阴》是其中表表者之一,是李清照作为赵明诚的妻子在重阳佳节表达思念丈夫赵明诚的感情。《醉花阴》的词是这样子的:“薄雾浓云愁永昼,端老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粤音“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意译这首词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整个日间的天空都弥漫着薄雾和浓密的云层,天空黑沉沉的,我的心情整天亦都非常愁闷,龙涎香一直都在金色的、兽形的香炉中燃烧着,以解开我的郁闷。适逢这个佳节又是到了重阳节,我独自一人睡在有玉枕和纱帐的床榻中,在半夜,初起而清凉的秋风吹透了我的身躯,使我感到阵阵的凉意。我在东篱饮酒直到黄昏之后,淡淡的菊花的香气充满了我的双袖。这样的情景难道不会让人伤感,西边吹来的秋风吹得窗帘都卷起来了,从表面看来,我就比那黄花更为消瘦呢!
各位听众:重阳节应该是一个一家团聚的节日,你们有没有珍惜呢?
二、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人墨客对重阳节也有一些情怀。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可谓脍炙人口。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十七岁的时候,游学至长安,故乡的兄弟都在蒲州,蒲州在华山东部,故此“山东兄弟”是指在蒲州故乡的兄弟。题目《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意思是指“在重阳节当天怀念起故乡的兄弟”。
这首诗的内容是说:王维他独自一个人在异地,每逢到节日就更加思念故乡的亲人。遥想起家乡中的兄弟,在重阳节当天一起登高,身上插满了茱萸来辟邪,但是唯独少了他一个人。
各位听众:你们身处他乡,有否思乡情切呢?有没有回想起家乡的点点滴滴呢?要珍惜能够成为一家人的缘份啊!正所谓“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岁修得共枕眠!”
从乐曲中反思
一、邓小巧主唱《重阳》
这首歌曲部分歌词是这样子写的:“仍旧为你登高扫墓,如常为你穿上白袍,祈望让往生的上路,浑(粤音“运”)忘今生喜怒。谁又及我这种气度,从前就算被谁施暴,烧衣过后原地跳舞。奠(粤音“电”)下这杯汾(粤音“坟”)酒敬你,别用我的余生祭你,要尽快忘掉你,毋庸来日再灰,就是当君已死。”
各位听众:重阳节应该是一个一家团聚的日子。在港区国安法生效之后,有一些香港人因政治理由也好、因信仰理由也好、因对共产党不信任也好,对香港灰心而至死心也好,都会移民他国。如果是一家人移民的话就比较好;若果是一个人形单影只移民他乡的话,在“佳节又重阳”的气氛影响下,在“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心情影响下,有没有份外觉得寂寥、空虚呢?现在的心情又如何呢?
二、徐晓菁、杨芳仪合唱《秋蝉》
《秋蝉》全首歌曲的歌词都没有提及“秋蝉”,其实,歌词中的“我”就是“秋蝉”,填词人也是作曲者李子恒藉着“秋蝉”的眼睛来看秋天的景象。
歌曲的内容大概是说:“秋蝉它把春水叫寒,把绿叶催黄,花落红,枫叶红,羽燕展翅双飞,谁说秋天一片愁?烟波林野的景色反而充满意境,它的薄衣裳也过得了残冬,好风光不要错过。”
作者一反传统认为秋天是肃杀、萧条、伤感的,在他的眼中,秋天也有优美、诗情画意的一面。一念之差,看事物是好是坏,看人生是悲观还是乐观,就凭个人的观感。依我看来,人生当然是美好的,就看你如何去创造、去选择,这往往出于人的一念。
三、刘晓主唱中国西北民谣《九月九的酒》
歌曲表达了:“九月初九重阳节夜,与心想的人难聚首,思乡的人漂流在外头,回家的打算始终留在心头。”
与其他经济富裕的国家比较,中国人算是流离到其他国家比较多的民族,有些寻求好的生活,有些寻找自由的空气,落叶归根,人都希望回到自己的家园,有的可以,有的不能,不禁要问一句:中国人究竟做错了什么?
四、姚莉、杨光合唱《站在高岗上》
连绵青山百里长,巍巍耸起像屏障,白云片片天苍苍,站在高岗声声唱。这是山地原住民对家乡的风光的颂赞。
各位听众:你们对你们的家乡有多少回忆?对返回家乡又有多少热衷呢?不期然令人想起一套日本电影《望乡》,最终的一幕显示离乡别井的日本妇女,她们死后的坟墓个个都背向日本的方向。
五、广东音乐《步步高》
《步步高》描述出热闹的节日气氛,音色明亮,节奏轻快,富动感,带有浓厚的中国音乐特色,听起来都份外亲切。但愿中国人的家家户户都能经常欢欢乐乐、和和气气、济济一堂,正所谓“家和万事兴”。
六、Celtic Woman合唱“You Raise Me Up”
歌曲的内容大概是说:当我失意、苦恼的时候,你与我同行,你激发了我,让我坚强,让我能克服逆境,让我能站在高山上。
各位听众:要珍惜身边的人啊!正所谓“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岁修得共枕眠!”
七、女高音歌唱家白雪演唱、“神韵交响乐团”伴奏《找真相》
昔日,桓景听从仙人指点,在大瘟疫来之前,带领着家人、乡亲父老上山避难,且把瘟神杀死,终于避过了一难。今天,天地间正值正邪、善恶争战,你又如何自保呢?还是快快找真相吧!
歌词是这样写的:天地两茫茫,世人向何方,迷中不知路,指南有真相。贫富都一样,大难无处藏,网开有一面,快快找真相。
各位听众:你们有没有去找真相呢?
生命智慧
各位读者:每一篇文章的最后,我都会介绍一句“生命智慧”,来分享做人之道,本文的生命智慧话语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春种秋收”。意思就是说:付出多少,回报多少,好人自有好人福,恶人自有恶人报,所以,人要心存善念,多作善行,总有回报的日子。
小结
祝愿各位一家人能够欢聚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