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中国历史上,有两本神乎其神的预言书,一本是唐代袁天罡、李淳风所著的《推背图》,而另一本,叫作《烧饼歌》,署名作者是刘伯温。
为什么要叫“烧饼歌”这么奇怪的名字呢?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1368年的某一天,刚刚登基的洪武大帝朱元璋在自己的皇宫里啃烧饼。乞丐出身的朱元璋早就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烧饼随便吃,想吃甜的吃甜的,想吃咸的吃咸的,日子要多美有多美。正吃着,刘伯温来了。
在这位大明第一智者,帝国首席策士的面前啃烧饼,毕竟影响不好,于是,朱元璋把吃了一口的烧饼扣在碗下面藏起来。
召见刘伯温的过程中,朱元璋突然玩性大发,想起刘伯温种种神机妙算的往事,决定考一考他。于是,朱元璋发问:“先生,你对阴阳术数非常精通,能不能猜出我这碗底下扣着什么?”
又玩这种无聊的游戏。刘伯温嘴角泛起一丝苦笑,却不敢违令,掐指一算,立刻吟出一句诗:“‘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陛下,我猜这是个烧饼。”
朱元璋听罢立刻一拍大腿,“准!”于是,他得寸进尺,“那先生能不能帮我算算后世的事情?”
这回刘伯温不干了——这种天机泄露出来,先别管老天爷会不会震怒,朱元璋绝对首先发飙——只得随口敷衍道:“茫茫天数,陛下你注定万子万孙,有什么好问的?”
其实刘伯温还是偷偷泄露了天机,明朝最后果然亡于万历皇帝的儿子朱常洛和孙子朱由校、朱由检之手,岂不正是“万子万孙”吗?
朱元璋当然听不出这个玄机,坚持要问。刘伯温没办法,只得把丑话说在前头:“泄漏天机,我的罪责实在不轻,陛下要是实在想听我算,请赦免我的死罪先!”
朱元璋也不含糊,当下赐给刘伯温免死金牌:“你说吧,我罩着你。”
吃了定心丸的刘伯温开始推算未来,算一句唱一句:
我朝大明一统世界,南方终灭北方终,
嫡裔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日防西。
朱元璋立刻打断他:“我南京城防守如此严密,难道还用得着怕谁吗?”
“都城虽然防守严密,但恐怕燕子会飞进来。”耐心地解释完,刘伯温继续唱:
此城御驾尽亲征,一院山河永乐平,
秃顶人来文墨苑,英雄一半尽还乡。
这段顺口溜内容晦涩,令人不知所云,朱元璋听得似懂非懂。
但是,对于后人来说,刘伯温的这段歌词并非无迹可寻,读懂之后,则实在令人震惊不已。
因为在这段歌谣中,刘伯温准确预测了朱元璋身后大明王朝即将经历的历史!即燕王朱棣(年号永乐)在谋士姚广孝(秃顶人)的帮助下得位的史实。
这些事情都发生在刘伯温去世几十年之后,连朱元璋也无缘见到,但它们确实发生了。
刘伯温继续唱:
北方胡虏害生民,御驾亲征定太平。
失算功臣不敢谏,生灵遮掩主惊魂。
这里讲了,为了驱除鞑虏,明英宗御驾亲征,结果皇帝兵败被俘,明朝也差点亡国。
国压瑞云七载长,胡人不敢害贤良。
相送金龙复故旧,云开边日照边疆。
虽然大明经历了“土木堡之变”的惨败,但还是胜利了,明英宗也回来了,大明王朝也重开了国运。
听到这里,朱元璋迫不及待地问道:“此时天下若何?”
刘伯温回答道:“天下大乱矣。”
朱元璋愤怒道:“朕之天下,有谁乱者?”
刘伯温继续作诗一首,回答道:
天下饥寒有怪异,栋梁龙德乘婴儿。
禁宫阔大任横走,长大金龙太平时。
老练金龙精壮旺,相传昆玉继龙堂。
任用阉人保社稷,八千女鬼乱朝纲。
在这首诗中,“栋梁龙德乘婴儿”指的是太监张敏把皇子藏在后宫以躲避万贵妃的残杀;“长大金龙太平时”指的是明孝宗即位后大明中兴;“老练金龙精壮旺”指的是明武宗不务正业,就知道吃喝嫖娼;“相传昆玉继龙堂”指的是外戚明世宗即位,直系皇族就此断绝。
最后两句,刘伯温指的“阉人”,不言自明,正是魏忠贤。而他手下的八千徒子徒孙,正是导致大明亡国的罪魁祸首。
刘伯温回答:“吾主万子万孙,何足问也?”
朱元璋问道:“自古有枯荣,世间无朽物,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也。”
得知大明局势不妙后,朱元璋继续问道:“八千女鬼乱朕,天下若何?”
刘伯温继续作诗道:
忠良杀害崩如山,无事水边成异潭。
救得金龙真骨肉,可怜父子顺难当。
这里指的是,在东林党的保护下,虽然皇权没有旁落,但可怜那“一月天子”明光宗、“木匠皇帝”明熹宗,他们全都英年早逝了。
一听这话,朱元璋好奇地问道:“两子接连陨,莫非是争夺国本乎?”
刘伯温回答:“非也。”随后作诗道:
迁南迁北定太平,辅佐帝王有牛星。
传至六百半梦至,岂有玉宇得心惊。
此言一出,朱元璋还挺高兴,说我大明还能相传六百年,朕心足矣。那么,大明王朝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样子的呢?
刘伯温答曰:
树上挂曲尺,遇顺则止,至此天下未已。
崇祯皇帝上吊,顺治皇帝进京,大可见,刘伯温这首临时兴起的《烧饼歌》,居然完整地预测了大明王朝的历史,并且最终讲到它亡国,这太令人拍案惊奇、不可思议了,而这里面的预言故事,更是比西方《诸世纪》里面的还要神,还要准!明王朝就此结束。
刘伯温的这段歌谣长达一千多字,事后被集结成册,在民间广为流传。这便是《烧饼歌》的正文部分。
如果《烧饼歌》仅仅预测了靖难之役、土木堡之变等,那或许并不足为奇,它的神奇之处在于,它甚至预测到了鸦片战争和慈禧当政。
在刘伯温唱给朱元璋的歌谣里有这样一段话:
草头人家十口女,又抱孩儿作主张。
二四八旗难遮日,思念辽阳旧家乡。
东拜斗,西拜旗。南逐鹿,北逐狮。
分南分北分东西,偶遇异人在梦乡。
草头,十口,不就是叶赫二字吗?而慈禧太后正是出自叶赫那拉氏!至于后面一句就更明显了,光绪皇帝六岁登基,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岂不正是“又抱孩儿作主张”?
而“东拜斗,西拜旗。南逐鹿,北逐狮”,则预言了西方列强在中国土地上大肆划分租界和势力范围。当时的中国,可不正被西方列强“分南分北分东西”吗?
连朱元璋都听得无明火起,咬牙切齿地问刘伯温:“胡人至此败亡否!”
刘伯温没有直接回答,依然不急不慢地吟唱:
手执钢刀九十九,杀尽胡人方罢手。
这一句话是否让人想到19世纪末的义和团运动——“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洋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并江山”?
这样的歌词还有很多,在后来的历史中,它们都逐一应验。《烧饼歌》如同一部在历史发生前已经写就的历史书,人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解读它,然后等着它发生。
而在这本伟大的预言书上,只有一位署名作者,那就是——刘伯温。
智者之憾 刘伯温死因之谜
刘伯温是一位卧龙式的传奇人物,他不但武略文韬,而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通。其神机妙算,简直有鬼神不测之机。这样一位神仙般的人物,最终的结局却是以悲剧角色退出历史舞台。难道饱读经史的刘伯温不明白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吗?他真正的死因是什么?
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县人,自幼聪捷,十六岁中举人,二十三岁中得进士,是明初的一代奇人,明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朱元璋最重要的谋臣之一。据《明史》记载,他“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像纬之学”。刘伯温的阅读视野非常开阔,读书对于他来说,是一件快乐而不倦之事。知识渊博的他可称是哲学家、谋略家、文学家、军事理论家、易学家、天文学家。在民间传奇和文学作品里,刘伯温则更是一个传奇人物,比张良、诸葛亮还要神通广大,甚至能未卜先知,洞察今古,呼风唤雨,似神仙一般,被称为“帝师”、“王佐”,有“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之誉。
中了进士后,刘伯温曾在元朝政权内担任宣官职,但他看到元代统治者仇视汉人的种种措施以及当时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最终愤而弃官还乡。朱元璋起兵以后,多次盛情邀请刘伯温参加义军,于是刘伯温再次离开家乡,投身到反元战争的第一线。刘伯温出山后,朱元璋拜他为军师,由于有了刘伯温的辅佐,朱元璋很快扫平元末群雄,一统天下,刘伯温也被朱元璋称为是自己的“张良”。天下太平之后,刘伯温也曾想过学张良功成隐退,但他对朱元璋的本性似乎还认识不够清楚,最终选择留了下来。然而统一天下后的朱元璋心态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他看来,那些才华出众的功臣已经不再是他争夺天下的得力干将,而变成了新王朝的心腹大患,“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刚刚从别人手中夺得政权的朱元璋开始担心别人从他手中夺取政权。据《明史》记载,朱元璋对手握大权的丞相李善长心怀不满,有意收拾他,因为李善长与刘伯温关系不睦,便想让刘伯温出面来惩治李善长,刘伯温此时并没有因为旧恶而对李善长落井下石,反而向朱元璋进言,称李善长是开国元勋,在朝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惩治李善长对朝廷不利。刘伯温此举表面上是为李善长开脱,实际上他是不愿看到残害功臣的局面出现,深知唇亡齿寒道理的刘伯温,自然不愿帮助朱元璋开重惩元勋重臣的先河。这以后,深知伴君如伴虎的刘伯温心灰意冷,第二年便找了个理由告老还乡去了。
归隐后的刘伯温深居简出,每天以饮酒下棋为乐,口不言功,尽量避免与官府中人交往。《明史》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青田县令想拜访刘伯温,但刘伯温都婉言谢绝。无奈之下,青田县令扮成百姓去见刘伯温,正在洗脚的刘伯温让儿子把县令带到屋内,还让人做饭招待县令。县令对刘伯温说:“我是青田知县。”刘伯温急忙起身自称小民拜见县令,然后便离开房间,不再见县令。尽管刘伯温已经刻意保持低调,但多疑的朱元璋并不放心,他将刘伯温的儿子留在京城当官,表面上是重用功臣后代,其实却是将刘伯温的儿子作为人质。
然而,小心谨慎的刘伯温最终还是没有能够逃脱漩涡。早在建国之初,朱元璋曾就丞相人选询问过刘伯温的意见,刘伯温认为胡惟庸并不适合这一职位,胡惟庸获悉此事后便对刘伯温怀恨在心,后来终于当上了丞相,便时刻寻找报复的机会。当时瓯、闽间有个叫谈洋的地区,是盐贩、盗贼聚集的地方,刘基委讬儿子刘琏上奏,建议应在该地区设立巡检司以加强管理。胡惟庸得知后便让刑部尚书吴云弹劾刘伯温,称谈洋踞山临海,有君王之气,刘伯温是想要在这里建自己的墓地,当地百姓不答应,便想要在那里设置巡检司为难当地民众。多疑的朱元璋下令剥夺了刘伯温的官禄。刘伯温害怕会带来更大麻烦,便前往南京当面向皇帝请罪,但朱元璋对此事全然不过问,刘伯温申诉无门,忧郁成疾,很快就病倒了。此时,胡惟庸携带补药前来探望病情,刘伯温吃了胡惟庸送来的药后,顿时感到有如拳头大小的石头般的硬物堵塞在胸口。刘伯温又上奏朱元璋,但朱元璋依旧不管不问。这样,又过了三个月,病情更加恶化。直到这时,朱元璋派人前去问候刘基,得知他已不能起床了,便下令让他返回青田老家。
返回家乡不久,刘伯温就离开了人世。随着刘伯温死去,他的死因也变成了一个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