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人类从现实引向虚拟的“元宇宙”,对人类来讲是进步还是险途?(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1年11月4日讯】(看中国记者邢亚男综合报导)今年,“元宇宙”成了科技圈和资本圈的宠儿。日前,脸书(Facebook)宣布改名为META,以反映公司向“元宇宙”(Metaverse)发展。除了脸书,微软、谷歌、辉达、腾讯、字节跳动等公司纷纷进入相关领域布局。将人类从现实引向虚拟的“元宇宙”,对人类来讲是进步还是险途?
元宇宙:抛弃现实走向虚拟
元宇宙(metaverse)直译元宇宙,曾经被译成“虚拟实境”,概念来自于美国科幻作家史蒂芬森于1992年出版的小说《雪崩》。
坐在电脑前,人们使用穿戴式装置进入连接着各式各样的数字环境的虚拟世界——元宇宙。元宇宙的虚拟世界能应用在任何实际的方面,例如在其中可以工作、聚会、看电影等等。人们会有一个代表自己的3D化身,在元宇宙里面从事各种活动。
科技公司竞相斥资开发
今年3月,美国游戏公司Roblox于纽交所上市,招股书内就提到Metaverse;4月,美国科技公司Nvidia(辉达)宣布布局Metaverse业务,在8月推出Omniverse,专为Metaverse建立基础模拟平台;4月,美国游戏公司Epic Games宣布获得10亿美元融资,用于Metaverse业务拓展;8月,微软宣布将推出“企业元宇宙”(Enterprise Metaverse)的解决方案,透过旗下的智慧型眼镜HoloLens、公用云端服务平台Azure Cloud等产品,将数位与现实世界融为一体;9月,TikTok的母公司字节跳动投入50亿人民币收购大陆虚拟实境开发业者Pico,赶上元宇宙热潮;10月,Facebook(脸书)宣布把建造元宇宙列为最优先项目之一。
彭博行业研究报告预计,元宇宙将在2024年达到80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普华永道预计,元宇宙将在2030年达到1.5万亿美元市场规模。
2020-2021年:人类社会虚拟分界点?
元宇宙概念在今年大热并非偶然,伴随着AI、5G、大数据、区块链的发展,可穿戴设备等底层技术应用的日渐成熟,虚拟与现实结合的趋势已越来越难以阻挡。
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近期发布的《2020-2021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认为,2020年是人类社会虚拟化的临界点,为2021年成为元宇宙元年做了铺垫。在严厉的疫情防控措施下,社会上网时间大幅增长,人类现实生活开始大规模向虚拟世界迁移,人类成为现实与数字的“两栖物种”。
科技公司引导人类未来?
元宇宙目前还在早期阶段,如果未来能走入现实的话,大型科技公司将在未来10年或更长的时间决定其发展和演变。
香港学者赵善轩指出,虚拟世界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让人享受到日常生活中无法享受的东西,可随时切换到不同的游戏、不同的世界,可以随时离开、随时放弃,一定会受到欢迎。但当人回到现实世界中,必然有各种无法控制的因素,包括工作压力、家庭问题、感情困扰。当人类习惯享受虚拟带来的满足时,该如何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如意?
科幻小说情节来到?
元宇宙概念的火爆,让人看到,曾经存在于小说和科幻电影中的情节,如今已急速的到来。与之相关的小说和电影有:《雪崩》《黑客帝国》(《22世纪杀人网络》)和《头号玩家》(《挑战者1号》)。这些故事相似的背景是,现实世界的沦陷和高科技的崛起。
《雪崩》的故事发生在21世纪的美国,政府已分崩离析,物价飞涨,社会混乱,同时科技不断更新,人们在现实世界外构建了一个“元宇宙”,只要通过公共入口连接,就能以虚拟的形象进入元宇宙。主人公发现,元宇宙中的雪崩病毒并非虚拟,在现实中它能够感染人的血液,对整个现实世界进行控制,人类面临的实际是信息末日。
在《黑客帝国》中,人类生活在电脑“母体”塑造的世界,一切体验都是电脑所虚构、本体却在机器操控下一直沉睡。《头号玩家》描述的是2045年,地球多数地区变成贫民窟,人们为了逃避混乱的现实,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在虚拟世界“绿洲”中。
马斯克:此类技术可摧毁人类
元宇宙让人类在虚拟现实中生活与工作,背后有很多隐忧。比如特斯拉(Tesla)行政总裁马斯克(Elon Musk)就指出,此类技术的过度使用,可能摧毁人类。
美国传媒理论家、作家洛西科夫(Douglas Rushkoff)在CNN发表评论文章指出,也许硅谷科技巨头从一开始就梦想逆转人类与科技的关系、反转现实与虚拟。元宇宙不只是人们能轻松进出的一般虚拟实境,而是一点一点地连结真实的空间,其终极目的是完全涵盖我们现实世界的一切。在这样的未来,人类不再共处一室,人类的行为和互动会变得“标准化”和“机械化”,不再用人类面部表情来表达,而是由表情符号取代。如今人们已认识到社交媒体对青少年精神健康的危害,对社会的侵蚀。这时,科技公司却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案,让我们放弃在现实中挣扎,取而代之的是戴上VR眼镜,踏进虚幻的元宇宙中,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把自己的人性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