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儒 白描观音 (局部)(图片来源: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溥儒(1896-1963),满族,原姓爱新觉罗,初字仲衡,改字心畲,自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出生于北京恭王府,其祖父是恭亲王奕欣(道光皇帝六子),溥儒出生满五个月蒙赐头品顶戴,4岁习书法,6岁受教,8岁那年,溥儒在慈禧太后寿诞之日,献上一副五言祝寿联,联句文雅得体,用典妥帖,深得太后欢心,获夸“本朝灵气都钟于此童”,12岁曾受命入宫甄选皇帝,但未中选,后来慈禧钦点其堂弟溥仪继位为皇帝。溥儒幼年除于恭王府习文,亦在大内接受“琴棋书画”的培育,13岁开始学颜柳大楷与篆书。
后来清帝国被推翻、军阀割据的动荡期间,父亲已去世,溥儒和母亲一直在西山隐居避难,他自称西山逸士,闲来无事,终日与书画为伴,书画作品上常用“旧王孙”印章或署名。溥儒自幼从师宫廷画家学习书法,临摹家藏历代名家墨迹几尽,山水画宗法宋元,笃嗜诗文、书画,皆有成就,亦擅画人物、花鸟、走兽等题材,山水画以“北宗”为基,笔法以“南宗”为法,注重线条钩摹,较少烘染。
三十年代中期,溥儒与张大千齐名,以他们的山水画成就分峙南北画坛,被誉为“南张北溥”,又与吴湖帆并称“南吴北溥”。溥儒绘画不图功利,无一丝“商贾之气”,整个画面充盈着一种和谐的静谧之气,以淡雅见长。时在北京,溥心畲的山水画被推崇为“国画北派青绿山水正宗首座”。中共窃政前夕出海舟山,远居台湾,与张大千、黄君璧被称为“渡海三家”,成为岛上画坛中的三座大山,影响巨大。
溥儒对师道传统非常讲究,他初到台湾时,受到台湾师范大学的聘请,在师范大学艺术系教书授课,更设帐授徒,在台湾十余年间收了至少百余外门生,上至五六十岁的社会名流,下至十余岁的贫寒学生,他都接受,因为讲究师道,学生必须要行过严肃的拜师大礼,点起香烛,向老师三跪九叩首,才算是正式成为寒玉堂入门弟子。蒋夫人宋美龄也曾想向他学画,但因为无法接受跪拜的拜师礼而作罢。
溥儒 白描观音 (图片来源: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皇室族裔的身份,使溥儒能够饱览别人难得一见的深宫藏画,绘画全由拟悟古人法书名画及典籍诗文蕴育而成,以至逐渐形成其艺术上的独特风格。渊博的学识和儒雅的气质反映在他的绘画上,也使“北宗”山水少了直露锋芒的狂野之气,多了一些笔势流畅、淡雅脱俗、峻峭清新的雅逸。他将北宗这一路刚劲的笔法表现特质阐发无余,并兼有一种秀丽典雅的风格,其所作山水用再现了古人的画意精神。他在自述中也提到:“初学四王,后知四王少含蓄,笔多偏锋,遂学董、巨、刘松年、马、夏,用篆籀之笔。始习南宗,后习北宗,然后始画人物、鞍马、翎毛、花竹”。画家在继承北宗山水特征的同时,并没有失去南派山水的秀润之色,而是提出自己的认识,并在实践中有所突破,他在画中营造的空灵超逸的境界令人叹服。
溥儒的花鸟画用笔精细周到,敷色淡雅,常带给人宁静的秀美感,表达了画家对淡泊生活的向往。历经时代变迁的溥儒比常人更深刻的体悟到荣华富贵之后的平淡才是人生至境,他的画面上任何一个部位,无论在表现的技法、形式、以及意念上,有远承宋人体察万物生意,与自然亲和的宇宙观,皆可谓完全谨守传统中国文人精神本位,呈现出生命内涵的真实与精彩。
溥儒《双鸽》以宋院画为粉本,绘双鸽翩翩集于芳苑,寄寓琴瑟和鸣之美妙意境,气韵直追高古。全画用笔精细周到,敷色淡雅,构图空阔疏朗,构思精巧,其勾线细谨绵挺,而设色则反复烘染,浓淡得宜,不失简逸格调。画中双鸽皆处于动势中,刻划入微,花草用笔干练。溥儒清朝皇室后裔的特殊身份使他悟到荣华富贵之后的平淡才是人生至境,从双鸽的宁静与秀美中,体现了画家对淡泊生活的向往,画中营造的空灵超逸之境界令人叹服。溥儒“夺造化而移精神”,借物寄情、缘物写心,此画立意与形式得到统一,清秀天成。
在赴台的“渡海三家”当中,溥儒也是文人气质最浓的一位,他是二十世纪文人画派的代表人物。溥儒早年专心治理经学,并由理学入手涉及尔雅、说文、训诂、诸子百家及诗文古辞。正是因为他对经学、理学方面的关注,使得他并没有将全部精力投入于绘画艺术之中。显然他更像是一位古代的文人画家,绘画创作只是他的业余爱好。然而也正是如此,溥儒的绘画才给我们一种很强的文人画气息。在中国绘画史的集大成上,溥儒能够呈现出笔笔有来历却又浑然天成的创作,突显了他独特的人生经历与性格,因此溥儒被认为是“中国文人画的最后一笔”,也代表他在中国美术史上的独特地位。
来源:看中国专栏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