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人程穆衡所撰之《娄东耆旧传》里有这样一段场景描绘:“在直庐,上幸南书房命王氏画,王氏执笔跪,上必曰起,王氏伸纸染翰,上凭案观之,并指示六法,王氏手挥口奏,移晷,上未尝不称善。”此段记载中,“南书房”的主人正是康熙帝,而“王氏”指的是王原祁。康熙皇帝对观摩王原祁作画,更有着超乎帝王身份的“如痴如醉”,可见他深得康熙帝的喜爱,这也奠定了王原祁被钦定为相当于“画坛盟主”地位的基础。
王原祁(1642-1715),字茂京,号麓台、石师道人,江苏太仓人。他28岁考取举人,29岁登进士,其官职升至户部左侍郎、翰林院掌院学士、经筵讲官,是清初一名地位显赫的文学侍从高官,人称王司农。王原祁的画师法五代宋元名家,于元代黄公望用功尤深,后又既承董其昌及王时敏之学,并受清代最高统治者之宠。喜爱文房书画的康熙帝,时常要求御前臣子,当场进行书画创作,王原祁便是其中常见的一位。他与王时敏、王鉴、王翚合称“四王”,加上吴历、恽寿平又称“清六家”。
王原祁在受康熙帝宠爱之前,就已在与文人交游中得了极高的声誉,很快声名传入当朝天子的耳中。后来,王原祁通过了康熙的考验和认同后,开始进入内廷供奉笔墨。王原祁的山水格局面目影响后世极深,弟子颇多,形成“娄东派”。
清初“四王”是董其昌“南宗”绘画理论的忠实践行者,王原祁是王时敏之孙,自幼在祖父教导下承家学,并同时受王鉴指导。王原祁还是“四王”中年纪最小的一位,但却是将山水程式推向极致的终极者,他极力推广“尚真率,轻功力,重士气、轻形质,重笔墨灵性、活脱和性情抒发”的绘画理念,深深影响了后世中国山水画的审美取向
此《送别诗意图》构图饱满、气势雄浑、意境深幽,整幅作品具有淡而厚、实而清的书卷之气,得山峦于风骨奇峭中包孕秀爽清润之美。王原祁此画笔墨追摹元代画风,画作随着山形地貌的变幻,或作长线直皴,或作曲线弧皴,在皴的基础上,又以墨由淡而浓地反复晕染。而画家生拙的用笔和多层皴染的画法则流露出作者“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的自家面貌,神完气足。
该画石块的堆积、笔墨的浑融而层次清晰,以密不透风之势而求神完气足,是王原祁的杰作之一。正如他自谓:“学董、巨画必须神完气足。然章法不透则气不昌,渲染未化则神不出,非可为浅学者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