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郑板桥。(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他是秀才、举人、进士,曾当过县令。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他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
郑板桥独创一格的书法,人称“板桥体”,又叫“六分半书”。他以隶书笔法形体掺入行楷,又时以兰竹面笔出之,自成面目。这别具一格的新书体,开创了书法历史的先河。
郑板桥小时候家境贫寒,卖过画,做过塾师,在山东做了十年县令,他不阿谀奉承,胸怀子民,因开仓赈济穷人,而被罢官。丢官之后又回到扬州卖画。下面有两则有关郑板桥的故事。
(一)
乾隆13年,郑板桥当县令时,有一天去云峰山观郑文公碑,借宿山间的一个小茅屋。室主是一位儒雅老人,自命糊涂老人,这位老人请郑板桥题字,于是郑板桥便题了难得糊涂,郑板桥让老人写一段话语,老人便写下了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等,然后老人也用了自己的印,郑板桥看到印上的字是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郑板桥很吃惊,原来是一位退隐的官员。
二人遇到知音,抚掌大笑。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如同美石转入顽石更难,从此难得糊涂传为佳话。
(二)
郑板桥在山东潍坊做县令时,于衙署书房休息。郑县长听到窗外疾风吹竹之声,顿感悲凄。他想:在这样的夜晚,我在温暖的县衙书斋躺着休息,风吹竹叶的萧萧之声不就是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吗?我们这些小小州县官,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我们的心情呀!
郑板桥赠给署理山东巡抚的诗《墨竹图题诗》,其原作为:“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首诗既警醒了上为当官的人,也触动了为人父母的家长。因为诗中体现出大局意识,而要心怀大局,对孩子而言,就是要立大志。
郑板桥遗言: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作品即人品,内涵乃家风。郑板桥老来得子,看到小儿子上进心不足,临终之时亦难放心。在其弥留之际,小儿子问他:“您老人家还有何教诲?”父对子曰:“欲尝亲蒸之馍。”
老父之命难违,儿子迅速下厨,手忙脚乱,犹如临阵。几番操作,馍馍难成。父亲奄奄一息,积聚精力等待,终于没等到儿子功成。
郑氏之子号啕大恸,痛悔平日家务劳动太少,遗恨没能满足父亲的临终心愿。
他为父亲更换寿衣时,发现枕下留有纸条写道:吃自己的饭,淌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