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将采取“全域静态管理”等措施,尽早实现社会面清零。有学者批评指,政治防疫占了上风。(图片来源:Getty Iamges)
【看中国2022年4月1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木子综合报导)3月30日,上海官方发布消息,针对COVID-19疫情,采取“全域静态管理”等措施,尽早实现社会面清零,严格落实“人不流动、足不出户”。对此,有学者认为,上海的科学防疫与中国官方的“动态清零”政策不相融,政治防疫占了上风。
据中央社报导,“上海发布”消息,上海全市领导干部大会30日晚间举行,并以视讯方式连线到全市所有街镇,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再动员,共3000余人参加会议。
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会上说,当前正处于疫情防控最吃劲、最关键的阶段,“再苦再累也要抗住顶住”。他要求筛查期间严格落实“人不流动、足不出户”,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同时采取全域静态管理、全员核酸筛查、全面流调(疫调)排查、全民清洁消杀等防控措施,分批实施、无缝衔接,真正把风险人群管住,尽早实现社会面清零。
上海原本是分两批次封控,从3月28日起分区分批核酸筛查,第一批至4月1日凌晨5时解封,第二批从4月1日凌晨3时起至4月5日3时解封。如果按最新指令,即使还未正式进入封控的地区就已经被要求“全域静态管理”。
对此,据美国之音报导,法律学者、独立时评人虞平评论认为,上海封城意味着“政治防疫占了上风”。
虞平表示,在奥密克戎面前,中国的清零政策与世界相比显得格格不入。这是因为上海地方的科学防疫与中央部署的政治防疫发生了激烈冲突。虞平还结合心理学上“认知僵化”的概念,分析导致“清零政策”的中共的官僚体系和体制原因。他指出,由于政治防疫大过科学防疫,统治阶层无法针对疫情发展进行政策调整。最可悲的是,整个中国要为此买单。
时事评论家横河也根据上海疫情进行分析,他指出,只要坚持动态清零,代价就会非常大,当然中共和民众对代价的定义不同。对中共来说,人的损失,包括因防疫措施不能就医而死亡的、精神压力的、生活困难的、自杀的,都不算代价,或算最小代价。但对这些被封的民众来说,这个代价就太大了。而且即使从中共角度,代价虽小,也不能达到最大效果,什么是最大效果?不影响经济?上海这个仅有的还能提供国家财政的都封城了,还有什么效果可言?或者说效果是能证明制度优越?
横河说,“其实奥密克戎出现后,应该是个很好的机会放弃动态清零而采用和病毒共存的政策,因为病情轻,传播快,就当是天然疫苗好了,我看比疫苗的副作用还小,看看上海27日的数据就知道了,3,500例,70分之1有症状还是轻症。从科学上这是最好的了。而且由于上海的特殊性,还可以做个试点。结果不是让上海试点共存,却反过来让上海学全国封城去了,失去了一个好机会。这是政治战胜科学的典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