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风华】(8)斧声烛影三更梦 太平兴国一朝春(图)

——《故国神游》讲史系列

作者:元曦 发表:2022-04-02 10: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9个留言 特大

明仇英画帝王道统万年图宋太祖
明仇英画帝王道统万年图中的宋太祖。(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宋朝人很喜欢说祖宗之法,这个祖就是指太祖,宗是指太宗。就是说,宋朝人很喜欢把太祖朝与太宗朝相提并举。但是在这两朝的交接过程中,却因为一桩疑案,显得扑朔迷离,这就是斧声烛影,也叫烛影斧声。人们对这个故事的理解也有着不同的版本,那么,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将以何种视角来回顾这一切呢。 

西元976年,宋太祖驾崩。当时宋太宗赵光义还是在做晋王。宋太祖在驾崩前,自己是有预感的,感觉到自己天命已尽,在他去世的当晚,天降大雪,宋太祖就召晋王赵光义入宫嘱以大事。期间,宋太祖就让宦官宫女都出去,就剩他和晋王赵光义两人,所以没有人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但是人们在外面守着,可以看到映在窗前或帘幕上的烛影。就看见两个人的身影,看到赵光义“时或离席,若有所逊避之状”,这句话的意思是赵光义时不时的起身离席,好像在谦让什么。然后又看到宋太祖“引柱斧敲地,大声谓晋王曰:好为之”。解释一下,这个柱斧是个什么东西。有人说是文具,有人说是礼器,有人说是手杖,它的形制呢,就是头上是一个玉片,做成斧子的形状。我觉得这种解释是比较合理的。手杖上端镶玉,斧形,我想这个应该是象征斧钺,斧钺是代表的帝王威仪。所以虽然具体形制我们不得而知,但至少我们知道,宋太祖拿的这个柱斧肯定不是李逵拿的那个东西就对了。这里说,宋太祖拿着柱斧敲地,边敲边说:好做,好做。也有的版本说是好为之,好为之。总之就是好好干,要做好的意思。 

斧声烛影的故事最早是出自于野史《续湘山野录》。这段故事为什么会成为疑案呢,主要是它后面的部分说的比较跳跃,先是说太祖睡着了,然后说太宗留宿禁中,然后太祖驾崩。然后太宗即位。字里行间,会让人在太祖之死与太宗留宿禁中之间建立起一种联想。

但是很多史家并不认同这个版本,特别是司马光的《涑水纪闻》有明确记载可以证明太祖驾崩时,宋太宗并不在宫中。是太祖驾崩后,宦官王继恩去晋王府把赵光义找进宫的。因为司马光本身是史学家,是个非常严谨的学者,所以,他的史料可信度也就更高。后面的史家治史,多采《涑水纪闻》的说法,认为太祖驾崩时,宋太宗并不在场。

但其实呢,还有一点,也值得注意,那就是宋太宗无论是否在宫中,换句话说即便他当时在宫中,其实并不能说明什么,更没有理由跟弑君篡位之类的联想相联系。特别是宋太祖是打算传位给他,那他就更没有理由做出这样的事。所以关于斧声烛影的故事呢,我们就是从有限的史料出发,以及从常情常理的角度去做一些分析,我觉得这样去看会比较客观。

那么接下来,大宋就进入了太宗一朝。宋太宗的第一个年号是太平兴国,从这个年号中可以看出宋太宗登基时,怀着一种希望能够缔造一个太平之世的这样一种理想。那么,他是怎样实践他的理想呢。

首先我们看到,太宗对于太祖朝的诸多制度,继续发扬,使之完善。我们开头提到,宋朝人喜言祖宗之法,祖宗之制,祖宗故事,把太祖朝太宗朝相提并举,当然这种现象历朝历代都有,但是这种提法被强调出来,是在宋朝。这背后原因有两个,其中之一就是宋太宗即位后,他的施政方向与宋太祖完全是一脉相承。

举例说,比如我们之前讲到宋太祖削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一个措施很重要,就是让藩镇所辖的支郡都脱离藩镇,直属朝廷。但是,在太祖朝,这一举措的落实,还只限于宋在一统列国的过程中,那些新攻打下来的地方,比如荆湖或南方诸国,并没有应用于宋原有的地方,就是它所继承的后周版图中的这些地方。直到太宗朝,太平兴国二年以后,才在全国范围内都实现了藩镇节度不再下辖支郡,史书称之“天下节镇无复领支郡者矣”。




责任编辑:李云飞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