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脊六兽”原本是形容中国传统建筑物屋脊上的动物雕饰(图片来源:Pixabay)
听过“五脊六兽”吗?熟知建筑学的人会联想到“鸱尾”、“脊兽”等名词。其实,它有两种意义,本是形容装饰在中国传统建筑物屋脊上的动物雕饰;后来在北京、济南等地的口语上也用来形容人的心情,像是屋脊上的“五脊六兽”那般安然闲适。
在文革期间遭遇迫害的民初作家老舍,在其小说《四世同堂》中描写人心烦意乱、忐忑不安时,就使用了这句“五脊六兽”:“这些矛盾在他心中乱碰,使他一天到晚的五脊六兽的不大好过。”这是“反古”(反骨)的用法,和“五脊六兽”的原意相违。
说回本源,“五脊六兽”为何会登上中国传统建筑的屋脊,成为了中国建筑的特色?“五脊六兽”有什么义涵与作用呢?后来,屋脊上的小兽也不止于“五脊六兽”了,最顶级的有一脊十兽之多,你知道在哪里吗?
五脊六兽
说到“五脊六兽”是什么,先来认识一下“五脊”。“五脊”说的是屋顶上的五条屋脊。在庑殿顶建筑型式的屋顶上,沿正面中轴(正脊)形成前后左右四面斜坡,斜坡衔接处,各形成一条垂脊,加上正脊就造出了五脊。“五脊六兽”就是在庑殿顶的五脊上装饰的六只小兽,称为“鸱尾”,分在中脊两端,和四垂脊上各一个。后来,在屋脊上的雕饰小兽可不只鸱尾一种,通称为“脊兽”。
庑殿顶的建筑型式在宋代称为庑殿或四阿顶(指四面斜坡),清代称庑殿或五脊殿,是尊贵的象征,而在最尊贵的重檐庑殿顶的九脊上都装饰了脊兽,最多的会在一条屋脊上装饰十种脊兽。装饰十兽的重檐庑殿顶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最高规格者,镇中国之境仅有唯一的一栋,也就是太和殿。
日本东大寺戒坛院的垂兽、戗兽及相邻建筑物的望兽。(图片来源:ignis/维基百科)
脊兽的礼制义涵
鸱尾和各种脊兽的装置表现了礼制的义涵,《通典》记载南朝陈的三公厅事建筑允许置鸱尾:“陈(南朝)三公之制,开黄合,厅事置鸱尾。”宋代时,“凡公宇,栋施瓦兽,……诸州正牙门及城门,并施鸱尾。”(见《宋史》舆服篇记载)。脊兽的材料有瓦制和琉璃的差别,宫殿建筑的鸱尾脊兽采用琉璃瓦来制作,一般的公家官厅则装饰瓦兽,庶民房舍则不能装饰。
宋代以后,除了“五脊六兽”之外,屋脊上装饰的脊兽越来越多。一条屋脊上在鸱尾和檐角之间可能还有1、3、5、7、9不等的脊兽,数量都是奇数,在行列最前方还有骑凤仙人领队。脊兽数量越多,代表建筑物的等级越高,例如故宫的中和殿、保和殿的脊兽都是九个。唯有紫禁城太和殿--金銮殿的屋脊上有十脊兽的装饰,这是至高无上的表征。
太和殿在明成祖永乐十八年(西元1420年)建成时,初名“奉天殿”,是古代皇帝登基和举行大典的地方。太和殿是重檐庑殿顶的建筑,正脊和重檐上八条垂脊上的脊兽都是黄彩琉璃瓦制成的,象征尊贵。
脊兽十兽象征的意义
太和殿“奉天”,太和殿屋脊上的脊兽岂不具有和天沟通的含意?太和殿垂脊上装饰的十兽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虬鱼)、獬豸(音同谢智)、斗牛、行什,在行列最前方领头的是骑凤仙人。十兽的本事各有所长,有的能兴云作雨,有的能吞烟止火,有的能通天下海,有的能止煞压邪,有的能解难排忧招祥。
颐和园排云殿上的垂兽、戗兽、仙人走兽和套兽。(图片来源:PENG Yanan/维基百科)
十兽的表征各是什么呢?
排头的龙是无角龙,也叫螭,大家知道龙兴云作雨能降水。
凤凰是仙鸟,祥瑞的象征;狮子是压煞止邪的兽王。
天马是天帝所乘的神马、能通天,是龙媒。
海马是海中的天马能下海,也是龙媒。
狻猊是一种健壮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能吞烟雾止火、护佑平安。
押鱼就是虬鱼,是海中的无角龙,能兴浪降水、灭火防灾。
獬豸也叫谢廌,古代的独角灵兽,能分辨曲直,用角去触理亏的一方,是公正执法的象征。
斗牛是祥瑞的动物,镇邪、护宅。
行什表示排行第十,长像分明是雷神的化身。
领头的骑凤仙人,则是帮人渡过难关的吉祥化身。
整体来说,宫殿、佛殿的屋脊上装饰各种脊兽,就是一种厌胜招祥的作法与公正执政招福的象征。从“五脊六兽”的鸱尾到各种脊兽的装饰,都传达着中国的传统建筑观,就是透过建筑与天地之道相贯通,以寄寓国家社稷风调雨顺、遇难呈祥、国泰民安的祈愿。屋脊上装饰的脊兽让人由小见大,看见几千年的中华文明。鸱尾的安否也象征着国家社稷的安否,历代都很重视,在史上多留下记载,并且留给执政者修己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