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夺权政权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右一)、林彪(左二)等人在一起。(网络图片)
余不洁先生写的《内战末期知识份子的倾向和选择》一文提供了一些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该文内容总结起来,主要为以下几点:一是国共内战时期大多数中国知识份子观点左倾,对中共的欺骗性和邪恶性缺乏识别能力,轻易地就相信了毛泽东有关民主自由的欺骗言论,赞同毛泽东当时提出的成立联合政府之主张,二是,虽然他们大多数赞同成立联合政府,但绝大多数人仍然不想要单一的共产党政府,三是,到1948年底,中国大学生里明确支持将反共运动进行到底的人仍然比明确支持共产党的人要多得多。余先生的文章里列举了上海《东南日报》1948年12月24日刊登的一份在1000名上海大学的学生中所做的民意调查结果,其中,赞成把反共运动进行到底的占15.9%,赞成组成联合政府的占72%,赞成共产党政府的只有3.7%,其余8.4%认为中国应该分治。另外,《东南日报》同年4月还刊登过一份在中国留美学生中做的民意调查结果,其中,赞成国民党消灭共产党的人占18.%,赞成成立含中共在内的联合政府的人占51.1%,主张采用联邦制的占17.1%,赞成让中共统治中国的只占2.7%。
这些民意调查虽然反映的是知识份子和大学生的观点,而不是所有中国民众的观点,但是由于在大多数情况下,普通平民的观点往往被书报媒体左右,受知识份子观点的影响极大,因此一个国家知识份子的观点往往早晚会变成为普通平民的观点,所以可以说上海《东南日报》刊登的民意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当时的真实民心,中共自称的所谓它打赢国共内战靠的是中国人民支持之说实际上毫无事实依据。
话说回来,当时中国人当中坚持反共的人在两份调查中都不到20%,实在太少,而相信共产党有可能成为民主大家庭一员的人超过半数,反映了当时很多人没有能力看清中共的本质,很容易被中共欺骗。
我曾经在中文网上读到有人说,蒋介石当时应该同意与共产党成立联合政府,这样至少能保住中国不完全落入共产党手中。我对此不敢苟同,中共是列宁党,其目标就是要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不管是靠暴力打下江山,还是靠选举混入政权,它一旦进入政府,就会得寸进尺,从内部对政敌进行破坏活动,直至把大权揽到自己手中,而一旦大权在握,民主选举,言论自由就会统统被取消,最后还是走上共产党专制道路。说到底,中国当时实在太虚弱,没有足够的免疫力抵挡共产党的破坏活动,只要苏联不罢休,中国被苏联势力渗透并战胜只是早晚的问题。唯一可能的最好出路是蒋介石尽早同意与共产党南北分治,这样或许还有可能半壁中国江山不落入共产党之手,我们南方人能过上台湾式的生活。虽然台湾在蒋介石时代也不是真正的民主自由,但比起毛泽东时代来,农民可以吃饱穿暖,城里人不用搞文化大革命,学生们也不用上山下乡,延误青春,甚至延误一生。到今天,做台湾人更是好处多多,可以批评政府,政府必须靠赢得选票才能上台,有全民健保,还可以上Google,Youtube,和Facebook网站,等等。可惜的是,当年民意调查中同意分治的人比赞同消灭中共的人还少,蒋介石决意消灭中共,不同意分治也情有可原。
说中国虚弱,难以抵挡苏联的渗透和破坏,这当中的含义既包含中国在军事力量上的虚弱,打不过苏联在中国扶持起来的傀儡汉奸们,但中国真正虚弱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中国人思想上的普遍落后和幼稚,很容易上当。当初列宁到中国来建立共产党,一下子就将两位大师级中国知识份子——李大钊和陈独秀引上钩,通过他们的号召力带动了一批学生和知识青年加入共产党,而中共打江山时代的几乎所有高级官员可以说都是知识份子出身,毛泽东参加共产党之前是小学教师和卖书匠,虽然不是有水平的大知识份子,但他既不是工人也不是农民,而是依靠知识为生的小知识份子,其他像周恩来,李立三,瞿秋白,刘少奇,林彪,康生等几乎所有49年前为中共打下江山立下功劳的中共高官们,去查查他们的出身,也都是学生出身,在当时的中国社会里算是有知识的人,可他们都轻易相信了苏联人,心甘情愿为苏联卖命。列宁转向世界,发动世界革命时,在东方看上的其实并不只有中国一个国家,日本也是列宁要解放的地方,可是为什么苏联没能在日本渗透破坏成功?因为日本不像中国那么虚弱,不会出像陈独秀李大钊这样的大师,不会出像毛泽东,周恩来等这样一批坚信苏联模式,心甘情愿在自己国家为苏联实现共产革命的知识份子。虽然中共官员最后大多变成了邪恶帮凶和邪恶制造者,但他们当初参加革命时,绝大多数并非出于有意识地要为邪恶服务,而是以为自己在从事一个崇高的事业。一个人能把邪恶错当崇高,正是他/她思想落后幼稚的一个证明。
这里我想趁此机会特别说明一下我对知识份子的定义,在英文里,知识份子叫做intellectual,按照维基定义,An intellectual is aperson who engages in critical study,thought,and reflection about the reality of society,and proposes solutions for the normative problems of that society,and,by such discourse in the public sphere,he or she gains authority within the public opinion.就是说西方对知识份子的正式定义是一群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思考,然后向公众发表自认为正确的问题解决方案,由此在公众眼里获得一定言论权威的人。不过,如果你把intellectual放进Google Translate,将其翻成中文,intellectual的中文翻译比西方对知识份子的定义所包含的人则要广得多,其中的一个中文对应词是“读书人”。记得我当年在中国生活的时代,只要读过大学的人都被冠以知识份子的称号,再早些,民国时代,读过中学的应该就算是知识份子了,这与Google Translate的读书人翻译相吻合。我认为中国这种对知识份子更广泛的定义有一定道理,因为国民中受教育相对比较多的人最有可能对社会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最有可能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其他民众的观点。因此,我在本文中采用的知识份子定义是按照中国惯例,将所有当时社会中受过较多教育的人统统归入知识份子的名下。
另外,我还想要澄清的是对知识份子好坏的评价。共产党曾经将知识份子都说成臭老九,是坏人,今天我又常常在中文网上读到一些将知识份子拔得过高的各种评语,两种评价依我看都有问题,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将知识份子一刀切,要么都是坏人,要么都是好人。我希望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能把自己的思维水平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更细致的层次,不再以阶层,阶级,民族,或职业笼统地来评价人的高低好坏,比如中共过去的富人都是坏人穷人都是好人之说是谬论,但如果有人反过来说穷人当官就一定是坏人也是思想落后的表现。对知识份子的评价也应该如此,知识份子也有无耻与有耻之分,像中国的司马南,以他的职业看,也算是一个知识份子,只不过他是无耻的知识份子。还有几乎所有中共早期领导人,苏共早期领导人包括列宁和斯大林,其实也都是知识份子,他们都是当时所处社会相对受过比较多教育的人,他们在共产党党内的领袖权威也都需要依靠写文章来树立,领袖们个个都出版过一集又一集的选集,做思想领袖是他们领袖地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他们心里也明白,仅仅靠笔杆子做不成他们想要做成的事。当年国民党曾经称共产党是文人土匪,我觉得这是给共产党的一个再恰当不过的称号,共产党其实不过是一群无耻文人以土匪手段夺得权力,而这些无耻文人最怕的就是有耻文人,因为有耻文人有正义感有头脑,是最有能力戳穿无耻文人谎言的人,是对无耻文人最有威胁力的人,这是为什么世界上所有共产党政权都要排斥压迫有头脑有思想的知识份子,都要鼓励培养无耻文人。
知识份子有好坏之分,也有水平高低之分。共产党掌权之前,中国知识份子大部分是有廉耻心,有正义感的好知识份子,像毛泽东这样的无耻文人是极少数,哪怕是辅助苏联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的陈独秀,以及其他许多为中共打下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的中共文人们依我看大多数人本质上都不是坏人。但那时的中国知识份子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思维水平高的人少而又少,大多数人思维水平非常幼稚肤浅,对真假好坏缺乏辨识能力,很容易被貌似进步实为倒退的思想吸引,对挂羊头卖狗肉的主义和政党更是缺乏判断和揭露的能力,对人性的恶也认识相当不足,很容易上当。当然,那时的中国也有高水平的知识份子,比如胡适,他对中共的本质就看得很清楚。但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只有几个高水平的知识份子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国家要强盛进步,需要有一批高水平的知识份子,才有可能影响大多数国民的思想,使国民的主流力量变成一股健康的不会轻易被邪恶欺骗利用的力量。可惜,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民国时期很多中国知识份子的思维才刚刚开始启蒙,还停留在落后幼稚的水平,使得苏联能够在中国召集到相当一批思想水平低下的文人们,为它的赤化中国事业作急先锋,这群文人虽然不占中国人的大多数,但数量也多到可以在苏联的辅助下形成一股威胁中国的力量,最终以不折手段的土匪手法夺得了掌控中国的大权,把中国引入了黑暗。而当时其他大多数并不赞成苏联模式的知识份子们,也没有足够的水平能够充分看清并向世人揭露共产党的欺骗性和邪恶性,没有能力影响中国大多数民众、使其不上当受骗。
我还想要说的是,过去中国知识份子水平普遍低下,不等于说中国知识份子水平永远只能低下,尤其在信息交流如此方便的二十一世纪,中国不多的一些高水平知识份子的思想可以很容易地就影响一大批知识份子,然后再通过这些大批的知识份子,影响大多数国民。中国人民是一个有着高智商的民族,只要没有暴力的压制,中国人思想水平的提高虽然不可能在一夜之间达到,但只要中国人不放弃追求,不放弃努力,中国人一定能战胜邪恶,开始走上恢复,成长和进步的道路。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