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届三位司长中,只有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左)留任。时评人认为,中央刻意安排来制衡李家超(右),一如当年曾俊华制衡梁振英。(图片来源:看中国合成照片)
【看中国2022年6月22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怀橘综合报导)香港候任特首李家超及其管治团队于19日获北京正式任命。新政府架构为三司十五局,包括三名正司长、三名副司长和十五名局长,其中六人为现政府官员,不过特首林郑月娥的“爱将”均无法过渡到下一届政府。今届三位司长中,只有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留任。时评人颜宝刚认为,这反映中央刻意令到港府的人事部署有权力制衡的作用,陈茂波势力某种程度上可以制衡李家超,一如当年曾俊华制衡梁振英。
下届政府中有六人为现政府主要官员,包括原位留任的财政司长陈茂波、政制及内地事务局长曾国卫、财经事务及库务局长许正宇、保安局长邓炳强,及晋升为财政司副司长的现发展局长黄伟纶、转任文化体育及旅游局长的现任教育局长杨润雄。现任政府亦有两名副局长升职,包括教育局副局长蔡若莲升任局长、环境局副局长谢展寰出任新设的环境及生态局长。
林郑爱将被“清零”
至于林郑月娥的“爱将”:商务及经济发展局长邱腾华、公务员事务局长聂德权、律政司司长郑若骅、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环境局局长黄锦星、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和创新及科技局局长薛永恒等,都未有过渡到新一届政府。
李家超回应人事“清零”指,政府换届必然会有人事更替。他感谢离任官员,称他们为“永远是良师益友”,希望他们继续在不同岗位为香港服务。
陈茂波留任 反映权力制衡之部署
被问及拣选新班子成员时中央有无“点将”?李家超强调,“我选择的官员都是我自己的选择”。时评人颜宝刚认为,这句话颇有此地无银意味,并指虽然北京会考虑李家超的用人意向,但最终人选还要视乎其人能否执行北京的指令。
今届三位司长中,只有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留任。颜宝刚认为,这反映中央在港的人事部署有制衡权力的作用。陈茂波之下的副司长由现任发展局局长黄伟纶升任。而接替黄伟纶的,是现任发展局常秘甯汉豪。另外,房屋局局长由建筑署署长何永贤接管。同时许正宇留任财库局局长。
颜指,从新一届财金官员的任命来看,陈茂波有一定的话事权,反映北京信任陈茂波的班底,甚至某程度上,是形成了一股内部可以制衡李家超的势力。一如当年曾俊华制衡梁振英一样。
李克强冀港发展经济
颜宝刚说,这个权力制衡的部署早有先兆。今年5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南海紫光阁向李家超颁发国务院令时表示,支持特区政府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结合国家所需、发挥香港所长,让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保持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
李克强还希望下一届港府不断提升治理效能、巩固及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三大中心的地位。
颜宝刚指,由此可见,中央对新一届政府,特别是财金官员如何提升金融、贸易及航运功能,还是相当上心,因此提升香港在国际竞争力排名,就是成为政府的当务之急。
颜续指,香港竞争力排名是反映香港能否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重要指标。港府特别看重两个竞争力排名:一是“传统基金会”创立的经济自由指数排名,另一个则是由“瑞士洛桑管理学院”发表的全球竞争力报告。
两年前“传统基金会”将香港“除名”。去年。“洛桑报告”也一度将香港由第五位降至第七位。上周“洛桑”发布2022年的排名报告,香港重回全球竞争力排名第五位。但“洛桑”亦指出,香港在教育方面得分下降;而在控制疫情和提振经济、捕捉大陆经济发展机遇、推动创新科技、解决土地等方面亦面临重重挑战。
其中的政府效率排名,香港则从全球第一位跌落第二位,营商效率亦由第三位跌至第七位,颜宝刚表示,这反映的是香港过去赖以成功的政策优势,正在逐步流失。加上移民潮导致众多人才离港,进一步影响香港竞争力。
“祖国”靠得住吗?
很多移民港人都不再对香港寄予希望,直言香港是可预测地衰落。但爱国爱党的建制派经常强调,只要有中央的政策支持,背靠祖国,未来香港仍然有优势。
颜宝刚反驳指,近年中央所谓的利港政策,例如互联互通、理财通、债券通,更多是向大陆倾斜,吸收资金填补大陆缺口。至于融入大湾区建设,目前在疫情之下,不知何年何月才重启,巨额兴建的港珠澳大桥和高铁早已废弃多时,成为浪费纳税人金钱的大白象工程。
何况共产党一贯以政治挂帅。颜宝刚直言,在习近平的“动态清零”政策下,中国唯一的金融中心——上海都可以牺牲,何况香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