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林郑月娥政府收紧社交距离措施,导致香港如死城,即使中环主要干道,也车辆稀少。(摄影:庞大卫/看中国)
【看中国2022年9月23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怀橘综合报导)香港备受“清零”政策摧残,病毒未“清零”,经济已先“清零”。日前有报导指皇家加勒比邮轮公司将放弃香港市场。有几个原订在港举行的国际比赛也移师他国。不少商界重量级人士纷纷公开表态,促请政府对外通关且放宽防疫政策。23日特首李家超公布,26日起从海外由机场来港人士检疫安排由现时“3+4”变为“0+3”,即取消强制性酒店隔离。时评人陶杰在其网台节目《风云谷》中指,商业运作需要信心,“清零”政策令外资担心港府朝令夕改,因此纷纷撤离。
日前《南华早报》指皇家加勒比邮轮公司将放弃香港市场。文章称,邮轮公司自疫情后已经将多艘邮轮撒离香港,但见疫情放缓,港府放宽入境检疫措施,就向港府申请希望获准于今年10月左右将邮轮送返香港恢复运作,惟申请多时仍未获批,故大机会宣布放弃香港市场。
邮轮公司又提到,2年前新加坡已经批准重新启航,因此今年2月时已经将其中一艘“海洋光谱号”转移新加坡并于年中开始航行旅程,不排除将余下所有香港邮轮都送到新加坡。这令业界担心香港邮轮母港的地位会不保。
不仅如此,近日香港还失去渣打马拉松和国际龙舟比赛的举办权,前者改为新加坡举办,后者移师泰国。
陶杰指,很多活动都需要提前安排、部署。邮轮公司也需要提早1、2年安排航线。他形容疫情过后的经济复苏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香港是一个‘沉舟’兼一棵‘病树’”,西方文明社会“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不会等香港的。
同做节目的鲍伟聪表示,商业活动的背后存在一个“信心问题”。比如之前国泰航空因疫情关系大幅裁员,如今重新招聘,很多前航空从业员不愿再应聘,有些已经转行,更多人已经对航空业失去信心,“如果我再返来,万一你再裁员,咁我咪好似做咗傻仔、傻女一样?”
同理,外国很多商人及国际活动组织者都担心香港政府朝令夕改,万一确诊人数增加,政府又要“清零”,同时实施航班熔断机制,收紧入境检疫措施。难保辛苦筹备半年或一年的活动到最后不会功亏一篑。
陶杰笑说,“如果习近平办公室打个电话过来”,质问特首李家超为何不和中央步调一致,为何要漠视领导人的“一锤定音”,漠视人民身体健康,“是否在勾结外国势力,想造反?”如果此种情况出现,香港的防疫政策就大变身,外企难以适应。
他续道,以皇家加勒比海邮轮公司为例,该公司的决策人是CEO,“他的年薪几百万美金,如果他信咗特区政府,之后制定未来一年的航线和停泊港口,万一政府改口,那么这个CEO如何向董事局交代?”
他说,特区政府官员为了保住乌纱帽,“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但是企业的CEO不同,他们要承担责任,若在决策上出错,是要辞职的。
鲍伟聪指,商业社会讲“诚信”,组织一个活动,要打“人情牌”,如果失信于人,则无人再赏面了。
陶杰补充,无论渣马或龙舟赛,其决策人都是行政精英,“他们长久以来相信殖民地政府”,如今这些活动和外企撤出香港,就是对现政府投下不信任票。
近期不少香港商界的重量级人士,如马时亨、唐英年、吴光正、施永青,都公开促请政府对外通关,及放宽防疫政策。
本月16日,一向支持政府的恒隆地产董事长陈启宗罕见批评大陆处理疫情的方式让全世界困惑,指上海的疫情防控措施足以说明,“清零”的经济后果十分严重,还指“得悉一些长居内地数十年的外籍人士有意离开,此事发生在北京日益被西方孤立之时,并非一个好迹象”。
陶杰指,去年这些商界人士均无抗议政府的防疫政策,因为那时候还没有“蚀到入肉”(损失一大笔),现在“清零”已经触及到其根本利益,因此各个都出来发声。他形容,“爱国是一盘生意”,或者“爱国”要服从于“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