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法则。(图片来源: 手绘插画志清/看中国)
当今社会科技发达,孝敬父母的方式演变为手机视频聊天或快递一点礼物或陪父母出去吃饭、旅游等等。当然,这或许是现代人表达孝敬的方式,但我们依然可以学习古代故事中那些尽孝的人,是如何在家庭中默默践行着仁孝等美好品德。这里要介绍多则讲述孝顺的故事,包括“二十四孝”中杨香“搤虎救父”、“卧冰求鲤”、汉朝姜诗夫妇孝敬母亲,以及南宋诗人杨万里之妻罗氏善待佣人等故事。
明朝太宰杨巍,每次朝拜结束后,回到家中穿起百姓衣服就侍奉母亲。为母亲端洗脸水,倒痰盂,搔痒擦背等等。春天他背着母亲在花丛中漫步,树枝摇曳,花香扑鼻,他们在树荫下面尽情玩耍。他的母亲活了一百零四岁。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法则。孔子说:“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一起来看看古代有哪些感动神灵的孝德故事。
晋朝的杨香,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谷,忽然来了一只猛虎把他的父亲扑倒,准备叼走。杨香跑上去双手扼住猛虎的咽喉。老虎放下了他的父亲跑了。
“哭竹生笋”亦是一则动人的孝德故事:三国孟宗的母亲生病,要吃竹笋。孟宗抱竹而泣,感动神灵,冬天地面裂开,长出了嫩笋。孟宗开开心心地把竹笋带回家煮成汤,当他母亲喝下嫩笋汤后,果然病就痊愈了。
“卧冰求鲤”讲的是晋代王祥在天寒冰冻时为他的继母朱氏卧冰求鱼的故事。据说王祥在卧冰时,发生了神奇之事:寒冰忽然自己裂开,双鲤鱼从中跃出。王祥见状,欢喜地将鲤鱼带回去给母亲。这个故事最令人感动的,莫过于继母朱氏屡次在丈夫面前讲王祥的坏话,导致王祥失去父亲的疼爱,可是,纵使如此,王祥在父母患病时,仍衣不解带地侍候双亲,甚至在听闻继母想吃鲤鱼而赴冰地求鲤鱼。
后有诗云:“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一片卧冰模。”
汉朝姜诗是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都很孝顺。婆婆喜欢喝长江水,庞氏走十几里路到江边取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常做鱼给婆婆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
一次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借居在邻居家中,昼夜纺纱织布,将织布换回的银钱,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
后来,婆婆令姜诗将庞氏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味道与长江水相同,而且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以后,庞氏便能使用这些水来供奉婆婆,不需要再远走江边了。
《德育古鉴》记载,山东兖州曲阜县高平乡九原里,有一位贤人兰公。这位兰公的家族有一百多人,而却以他侍奉父母极孝而出名。兰公不只达到了至孝,还感动了天界的神祗。
据说,当时天界派遣一位斗中真人降临到兰公家。话说一天中午,孝悌王忽然降临,他自称是在上清仙界中专门宣传和张扬孝悌之道的“孝悌王”。
这位孝悌王对兰公说道:“夫孝至于天,日月为之明;孝至于地,万物为之生;孝至于人,王道为之成。子能孝弟,不久度世。”随后孝悌王向兰公传授了道术的秘诀宗旨,兰公亦悟得了天机,能够重见过去往事,预知未来吉凶,最终证得仙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