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固醇药效神速,但副作用也不容小觑。(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类固醇即俗称的美国仙丹,在现代医疗使用之广,可谓无与伦比;不论在酸痛症、鼻过敏、气喘病、免疫疾病、肾脏病……都可能用到它。尤有甚者,许多不明成分的黑药丸,号称治疗皮肤病、风湿、关节炎或气喘病有神效者,多半含有类固醇的成分。
因此,当我们发现药效神速、食欲增进、精神转佳,有可能已掉入这类药物的“蜜月期”了。这时,如果继续服用,开始会出现满月脸、长痘痘、变胖,最后导致消化道出血、肾上腺功能不全、骨质疏松、引发高血压、四肢肌肉萎缩无力、白内障及糖尿病等。最可怕的是将造成人体免疫功能的严重低下,对外来细菌的抵抗力变得非常薄弱,由于病人的免疫系统崩溃,对病菌的抵抗,显得几无招架之力。由此可见,类固醇虽有治疗多种疾病的功能,效如“仙丹”,但因之而引发的副作用与并发症,却常有令人“得不偿失”的感慨。
到底现代中医要如何与类固醇搭配,发挥中西合璧的治疗效果,甚至如何克服类固醇的副作用,这是古代中医所不曾面临的难题。
由于患者体质、病情的不同,其对类固醇的反应也不相同,临床上把对类固醇效果不明显者称之为“激素抵抗型”,把对类固醇有效而不易减量、撤除者称之为“激素依赖型”,加上在运用类固醇的过程中,常会出现许多副作用和并发症,凡此种种,都必须以不同的中医观点去思考及不同的方药去处理。
使用类固醇时,可考虑与中药合并使用,减少类固醇副作用。(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一、在使用大量类固醇时:在使用大量类固醇的过程中,由于外源性激素在体内重增加,不管是激素抵抗型或依赖型,常会出现精神亢奋、面色红赤、长痘痘、身体变胖、皮肤胀裂、有青缕红线、怕热、口干、容易饥饿等症状,检查则有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白血球总数轻微升高。在中医的辨证多属肝肾阴虚,血热明显,治疗宜用滋阴清热之剂,如知柏地黄汤加甘草。据目前研究显示,生地、知母、甘草能拮抗外源性类固醇,特别是生地有类固醇样作用,但无抑制肾上腺皮质的副作用。所以,用这种方药,有助于撤减类固醇,缩短疗程,并有助于使用小剂量类固醇而发挥显著效果。另有些使用大量类固醇的患者,免疫系统受到抑制,细菌感染特别容易发生,常出现咽喉化脓性炎症、肺炎、腹膜炎、丹毒等,若出现这样的并发症,则有发烧、怕冷、全身酸痛、局部红肿压痛、口干口渴、胃口不好,检查则有白血球明显升高。在中医的辨证多属阴虚毒热内犯,可以五味消毒饮加生地、知母、甘草,或以龙胆泻肝汤加味来治疗。
二、在类固醇逐渐减量或停止使用后:在运用类固醇治疗的过程中,由于肾上腺受到抑制,当外源性类固醇撤减后,肾上腺皮质功能尚未恢复,会出现中医所谓“脾肾阳虚”的症状:面色苍白、身体疲倦、怕冷、四肢冰凉、水肿、皮薄明亮、干燥脱屑、腹胀、胃口不好,检查则有尿蛋白高、血浆蛋白低,或血脂肪偏高。治疗宜用实脾饮、真武汤,或右归饮等处方。这些温补脾肾的方药,可以促使真阳恢复,有助于撤减类固醇而不使病情反复,或变生他病。
临床上,以大剂量类固醇的抗炎、抗过敏及免疫抑制作用,的确可短暂克服许多疑难杂症,暂时解决患者的痛苦于一时,但其所带来的副作用与并发症却是有目共睹的。此外,有些皮肤病、过敏、气喘或酸痛的患者,为了急于解除病痛,曾误服不明来路的药丸、药粉,更可能因之种下难以想见的祸害。对于上述的副作用及并发症,若能根据不同的体质类型,采取相应的中药治疗,应是大有助益。更积极的观念是,要避免服用不明来路的药物;当不得不使用类固醇时,应考虑与中药合并使用,以期提高使用类固醇的成功率,并减少其副作用,减少疾病的复发率。
作者为中国医药大学副教授、台湾台中市叶慧昌中医诊所院长,本文经作者授权刊载,转载本文请取得作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