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男子在菜市场买菜(图片来源:CNS/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2年12月16日讯】受到疫情冲击影响,中国公布的多项11月份经济数据出现下滑。其中,制造业比上个月下降2.8个百分点,消费品零售、固定资产也呈现下滑。北京当局也就此,再次提出要"扩大内需"。
中国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比上月下降2.8个百分点。不只工业生产回落,消费市场也受到冲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5.9%,降幅达5.4个百分点。此外,1-11月份中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3%,较前值回落0.5个百分点。
根据官方统计,11月份中国的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此前备受注目的青年失业问题,11月份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17.1%,比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9%,增速比1-10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这是连续7个月回升;进出口方面,1-11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8.6%。其中,出口218335亿元,增长11.9%;进口165033亿元,增幅为4.6%。
学者:经济工作会议无助
中国当局原本预计在同一日(15日)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彭博社此前引用北京知情人士表示,在这次会议上可能会明确中国持续多年的房地产市场去杠杆完成阶段性目标,下一阶段的重点是支持居民合理购房需求。
旅美中国经济学者程晓农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买房买高不买低,中国房地产走跌,今年10月与中国居民房贷相关的中长期贷款收缩幅度较大,同比减少3889亿元。民众的贷款数额下降显示,民众不愿意再贷款买房。
“中共不愿意承认一件事,房地产泡沫一定会破灭,中国经济绑在房地产这个战车上,相当于癌症晚期。”程晓农接着说,“哪怕一天开一个工作会议,年头开到年尾,房地产泡沫照样该破的还是要破。”
过去,中国地方政府依赖土地收入支撑财政。程晓农提到,为了解决财政窘境,地方政府成立新公司,在没有担保的情况下,买下市政府出卖的土地。土地交易看似有收入,实则这块地仅是从政府名下放到新公司,银行账上算“抵押”。银行明知有去无回,钱却已从新公司帐户转到地方财政帐户,作为当年土地财政收入。
程晓农:“现在中国很多中小城市银行面临共同状况,先关分支机构,接着再停掉ATM提款机。中央政府知道这一点,银行断客户银行卡,拖延客户领钱,技术性地冻结客户不让他们用钱,因为银行没钱了。”
疫情三年中国重开"扩大内需"药方
在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前,中国官媒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中国国务院14日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到,扩大内需仍面临不少制约,劳动力、土地、环境等要素趋紧,制约投资增长,创新能力不能完全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群众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民生保障存在短板,财政金融等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制约内需潜力释放的体制机制堵点仍然较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把中国打造成国际高端要素资源的“引力场”任重道远。
“扩大内需”刺激经济这一帖药方,早在疫情爆发初期当局也曾提过。2020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并强调,“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立足国内需求,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不仅是当务之急,更是长远之策。”
“当它在讲扩大内需时,显然它的内部今年很糟糕。他们提‘稳定’,但是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恶化。现在房地产只有国企敢承接,民企不敢接,更别提老百姓买房。”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助理教授赖荣伟对本台做上述解读。
赖荣伟说道,中国面对美中贸易战、科技制裁等外部环境变化,在2020年就已提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发展方向,中国人民在封控期间收入受到一定程度影响,疫情刚解封,人民并不急着掏腰包消费,自力更生恐怕还要拉长一段时间。
赖荣伟:“中国本来每五年就会有这样的计划纲领,中国喜欢以人的角度计划长远的政策,从计划主义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代表计划不再。而且现在看来,习近平色彩越来越浓厚。我们可以大胆地假定,(计划到2035年)符合习近平未来执政的需要。”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