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收藏 古人这些读书方法别丢了(图)

发表:2023-02-15 09:2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读书 教育 看书 孩子 儿童
朱熹说读书要做到三点,就是心到,眼到,口到。(绘图:Winnie Wang/看中国)

一、专心读书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法,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朱子童蒙须知》) 

这是朱熹在《童蒙须知》中说到的读书要诀,他说:读书,必须要读的字字响亮,不能读错一个字,不能少读一个字,不能多读一个字,不能把一个字读颠倒,不能牵强附会地去暗记,只是要多读上几遍,自然就会琅琅上口,长久不会忘记。古人说:“读书千遍,它的意义自然就会显露出来。”我常说读书要做到三点,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书上,眼不看仔细,心和眼既然不专一,只是漫不经心地随便读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能记住也不能长久。读书“三到”之中,心到最关紧要。心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能不到吗?

二、读书方法 

明代屠羲时在《童子礼》中写道:

凡读书:整容,定心,看字,断句,慢读;务要字字分晓。毋得目视他处,手弄他物。仍须细记遍数,如遍数已足,而未成诵,必欲成诵;遍数未足,虽已成诵,必满遍数;犹必逐日带温,逐旬逐月通理,以求永久不忘

注:读书不在多,能一精熟功夫,积久自然有得。今子弟多勉强记诵,为师者又假此为功,以取悦父兄;遂不计生熟,慢令加读,旋即遗忘,所宜戒也。 

三、熟读之法 

元代程畏斋在《读书分年日程》中写道:

凡背读熟书,逐字逐句,要读之缓而又缓,思而又思,使理与心浃。朱子所谓精思、所谓虚心涵泳;孔子所谓温故知新,以异于记问之学者,在乎此也。

四、精熟为贵 

明代何伦在《何氏家规》写道:

读书以百遍为度,务要反复熟嚼,方始出味。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融会贯通,然后为得。如未精熟,再加百遍可也;仍要时时温习。若工夫未到,先自背诵;含糊强记,总是认字不清,见理不透,徒敝精神,无益学问。

五、精熟为贵

清代陈宏谋在《养正遗规》中写道:

读书自须成诵,熟读而未能精思者,有之矣,未有不能记忆而能有得者也。自幼至长,应读之书甚多。今之课读者,初读生书时,学生强记以塞责,先生以能背而即止。逾时渐忘,后来即加温习,已须多读遍数,重费工夫。迨读书渐多,工夫渐少,温习难徧,多所遗忘。继以温理苦难,师生皆以为畏。直至废弃旧书,同于未读,则前功尽弃,终身无精熟之书矣。看读百遍,背读百遍之法,似乎迂苦难行。不知百遍之功,中材皆能熟记。背读百遍,尤能牢记,不至趁口读过,亦收放心之一法也。又复连前带背,每日温背,不费工夫,温书虽多,无虞难徧。是虽勤苦于前,而终得收效于后也。

前辈常云:“读生书,莫待温时熟。”言初读时,必使透熟,终身不忘也。

又云:“读温书好像生时读。”言已精熟,唯恐趁口读过,必须字字分明,句句体认,如读生书也。二语与程氏所言相表里。总之读一句,熟一句,得寸则寸,则工夫不致浪掷,终身受用不尽矣。

责任编辑:姝慧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