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说:韦编三绝,就是不想还,那个人(书主人)讨书讨了三次,我请他吃了三顿炒鸡蛋,把他打发走了。(图源:今涛拍暗合成)
【看中国2023年4月24日讯】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叫做“世界图书日”,大陆媒体均在置顶位置发送习近平关于读书的视频。习近平2013年3月19日在一次接受采访中的录音片段也被制作成视频,“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习近平将韦编三绝解释为三次催问归还,用三顿炒鸡蛋才了结。显然,习近平引用韦编三绝并不恰当,甚至是“误解”,各媒体目前已经下架该视频。那么世界读书日中共掀起读书高潮为何?
习近平引用韦编三绝视频截图(图源:视频截图)
习近平的韦编三绝与炒鸡蛋
央视制作的习近平“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的竖版视频中,习近平说:我记得我那有一套《浮士德》,歌德的《浮士德》,韦编三绝,就是不想还,那个人(书主人)讨书讨了三次,我请他吃了三顿炒鸡蛋,把他打发走了。
这段话怎么看,都会理解为三次拒绝还书。完全没有韦编三绝这一成语的本意或者引申义。不过,中共党员网曾报导指,习近平首次提到这个成语也是2013年的10月21日,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上,要求留学人员,“以韦编三绝、悬梁刺股的毅力”如何如何。以此看来,习近平是在几个月之后知道了这一成语的含义。但央视此时拿出习近平此番话,却显然有“高级黑”的嫌疑,不然,视频何以被悄然删除?
韦编三绝出自《史记·孔子世家》,简单说来,也就是那时候没有纸张,书籍是写在竹简上的,而竹简是用“韦编”——煮熟的牛皮制作的绳子——串联在一起的,“三绝”的“三”是汉语中多的代指,也是一种修辞手法,表示多,“绝”有断掉的意思,连起来就是竹简书多次断开,比喻好读书,勤奋努力好学业精于勤等等。
孔子晚年的一大研究,就是对易经着迷,而易经是上一次人类文明遗留下来的东西。
习近平在引用这个成语的时候,第一是对“三”这表示多的数字进行坐实,有点可笑,第二就是把“绝”当作拒绝,与成语原来的意义大相径庭。
这是显而易见的错误,笔者相信央视的大学以上学历的人不会不懂这一成语,那么可能性就只有两个:一是,目前习近平已经是共产党掌门人,凡是习近平说的话都奉为真理、圣旨、重要、语录、格言、座右铭,所以不加筛选引用。
其二,明知道习近平这一引用会贻笑大方,惊掉下巴、跌掉眼镜,但还是有意拿出来,让中国人看看当今中共掌门人的水平——这就是高级黑了。
如果说3月30日人民日报漏印习近平名号,是过滤机器出错等等,情有可原,那么,这一次“韦编三绝事件”,刻意的成分就难以排除。
韦编三绝本意(图源:今涛拍暗合成)
中共强读书意欲何为?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中共宣传媒介十分隆重强调读书,习近平的书单,读书指示,读书经验、读书成果,包括习近平所有与书有关联的讲话、文字都出现在所有“姓党”的媒体首页头条。一时间让感觉只要读书了,中国的经济就活了,GDP就上去了,所有问题都解决了。
这一手法俨然“王顾左右而言他”,“醉翁之意不在酒”,葫芦里面卖的什么药?
首先,中共意识形态早已破产,共产党人没有几个还相信共产主义的的歪理邪说。读杂书,相当于写文章敲边鼓,对中共意识形态来个“补遗”。其实,马克思关于解放全人类已经被人们认识到了就是要毁灭全人类,所以,主张读书,读名著,在另一个空间幻想,充实党内虚无主义的神经元,这不失为一个填补马列毛邓江胡习理论、思想空洞的好办法——而读书的范围在习近平的书单中都甲乙丙丁罗列而出——主题是,坚持马列,但又坚持开放,不要西方的价值观,虽然那是人类普世价值,而西方的书都要读,只是挤占更多空余时间。这也暗示习近平第三任期的指导思想已经发生变化。目前的频频外交战也能说明。
想起来这一做法有点可笑,对体制内官员来说,读书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没有时间。习近平在讲解读书的中,也反复说自己是在农村闲暇时间里,找到很多书来读,并未说其在出任中共要职后如何“悬梁刺股”,睡着了还拿着书。
说句笑话,以后中纪委可能会这样来评述官员:有人睡着了还拿着书,而有人却拿着书就睡着了!
其二,要求体制中人读书,就是要求体制中人少在网上溜达。但网络虽然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充斥着色情暴力各种垃圾,可也有真相,中共几乎所有真相,翻墙出来都能能够看到,中共也意识到,网络封锁封住了小人,但封不住君子。
有人说,只要网络封锁一旦打破,中共防火墙溃塌,中共顷刻间就会解体。不然,中共恨意花费巨资构筑防火墙?
法轮大法创始人李洪志大师,新近公开发表《为什么会有人类》、《为什么要救度众生》,对中国广大民众来说,都只能用VPN或翻墙软件才能看到。因此中共借助读书日大肆宣扬读书的好处,并以领袖号召模式推进,其用意再明显不过。
不过,韦编三绝反正不能用三次炒蛋来解释,这个体制不管怎样折腾,到头来都是“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悲催中"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