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人牙慧的原貌和形成(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在网上搜寻成语字典,看到“拾人牙慧”这个词的解释,是比喻“蹈袭他人的言论或主张”,是对抄袭的批评,是贬意。
其实,如果我们回去重新品味原典,会发现它本来是完全另一个面目。
一、牙后慧
原典很短,只有一句,而它本来面目是“牙后慧”:
殷中军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世说新语‧文学》)
按“殷中军”即殷浩,长于玄学和清谈。殷浩于东晋永和6年(350)获任命为中军将军,故称“殷中军”。
“康伯”则是殷浩外甥。姓韩,名伯,字康伯,为东晋玄学思想家。著名的《周易王韩注》,里面的“韩”指的就是韩康伯。
韩康伯天资聪颖,气质清和,而精于思辨。对《老子》、《周易》涵养很深,也很擅长清谈。他的舅舅殷浩非常喜欢他,曾称赞他说:“康伯能自标置,居然是出群之器。”意思是说韩康伯有自负高人一等的本钱,确实是超群的人才。
而《世说新语》这里殷浩讲的“牙后慧”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历来解者也是说法纷纷。
二、言语背后的智慧理趣
《世说新语补觽》说:“慧,晓解也,言康伯天性俊拔,才开口便晓解,非得我齿牙论而后晓解也”。可以知道,这里将“牙后慧”解释为“言语背后的智慧、理趣”,而整句便是赞美韩康伯不需等到我阐明理趣之后,就能够明白精深道理了。
不过,在张㧑之《世说新语译注》这里,虽然也将“牙后慧”解释为“言语之外的理趣”,但整句却变成了批评:韩康伯还没得到我言语之外的理趣呢!
三、齿牙余论
刘盼遂《世说新语校笺》则是说:“按牙后慧,所谓‘齿牙余论’,美韩能含其菁华,吐其渣滓也。”
“齿牙余论”出自于《南史‧谢朓传》:
朓好奖人才,会稽孔觊粗有才笔,未为时知,孔珪尝令草让表以示朓。朓嗟吟良久,手自折简写之,谓珪曰:“士子声名未立,应共奖成,无惜齿牙余论。”其好善如此。
这里是说谢朓为人喜欢奖励和提拔人才,看到默默无闻的孔觊文章,觉得很好,因此写信给孔珪说:“孔觊这个人的名声还没有建立,我们应该一起好好向大家夸奖他,不要吝惜我们口头就能顺带表达的称誉言词了”。
可见“齿牙余论”指的是“口头顺带表达的称誉言词”。故刘盼遂这里对整句的解释就是说:韩康伯资质太好,听到我讲的话,他都能撷取菁华之处,而过滤那些比较不重要的地方,只是还没得到我的口头夸奖呢!
杨勇《世说新语校笺》同样是把“牙后慧”等同于“齿牙余论”:“牙后慧,不惜以言语奖惠于人也……此言康伯未得我奖惠也”。整句意思是:韩康伯这个人才还没得到我的夸奖和恩惠呢!
龚斌《世说新语校释》赞同刘盼遂、杨勇的说法,而更说细致的解释说:殷浩在清谈方面自视甚高,不轻易赞许他人,然而又很赏爱韩康伯在玄谈方面的才华,因此对别人说:“康伯还没得到我口头的褒奖呢!”其实这里是在说反话,言外之意是赞赏韩康伯其实已经够格得到我的“牙后慧”,只是我还没给他而已。
四、“牙后慧”是怎么变成“拾人牙慧”的
由于古文用语精简,很多时候因为脱离了当时的时空语境,而很难确知某个用词的真正原意。“牙后慧”显然就是其中一例。不过至少,当我们重新回头审视“拾人牙慧”,可以知道这个成语是把“牙后慧”解释为第一种意思,亦即“言谈背后的智慧理趣”。
我们很难考究“牙后慧”是如何、何时被人转译成“拾人牙慧”的。不过,宋严羽《沧浪诗话‧答吴景仙书》曾说:
仆之诗辩,乃断千百年公案……是自家闭门凿破此片田地,即非傍人篱壁,拾人涕唾得来者。
按“涕唾”本意是鼻涕和唾液,引申为他人言论中的余绪点滴,与它相近的词语是“唾余”。而徐震堮《世说新语校笺》便是以“唾余”来解释“牙后慧”的:“牙后慧以喻绪言余论,犹言唾余”。
因此,所谓拾人涕唾者,拾人唾余是也。而拾人唾余者,拾人牙慧是也。
也许“拾人牙慧”就是这么从严羽《沧浪诗话》开始转译而来的。
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