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远〈对月图〉,描写李白“月下独酌”诗意。(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月”历来就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明月还具有怀远思人的意象,她将人们引上了苍穹,又从苍穹牵引到天涯,人们在皎皎的月夜中,思念起家乡及亲友的一切,也在其宁静与永恒的特质中,追寻着人生的真谛。
成语中的月
关于月亮的成语多得数不胜数。如“光风霁月”,出自宋朝丘崈的〈鹧鸪天‧陆海蓬壶自有山〉,原指雨过天晴后的明净景象,后来比喻为政治清明,时世太平的局面;也可比喻为人格高洁。
“清风明月”则出自宋朝欧阳修的〈会老堂致语〉指清凉的微风和皎洁的明月,形容自然景色之美,也比喻人高雅清爽。
诗歌作品中的月
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也出现许多咏叹月亮的诗词。以李白为例,流传下来的九百多首诗中,就有三百二十多首与月亮有关,而唐宋以来的著名诗人或词人,更是几乎人人都写过关于月亮的赞歌。
李白笔下的“月”,变化莫测,千姿百态,令人遐思不已,例如〈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诗歌开首八句点出了“春、江、花、月、夜”的景色,其中,“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在“月”的照耀下,江水、天空、沙滩、白云、扁舟等景色,构成一幅优美的诗歌意境。
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描写秋天傍晚雨后的山村风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月亮宁静的特质,令作品营造出一种恬静优美的意境。
怀想的月
因为月亮的永恒、美丽,所以古人总是把自己的情意寄讬在它身上,成为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表现在乡情、亲情、爱情等方面,无不淋漓尽致,耐人寻味。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描写在远离故土、久别父母的日子里,他孤单地躺在床上,由一轮明月,想起了自己的故乡、自己的根!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杜甫的这首〈月夜〉表现的则是社会动乱中离人的情感,作为俘虏的杜甫在长安望月思亲而写的。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描写明月从大海升起,天下有情人将共用这美丽的时刻,写出了有情人心中所共有的爱。
古往今来,在月升月落的循环往复之中,明月除了承载着人们彼此之间的真诚祝福和思念,也启示着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来源:看中国时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