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学者提出摆脱困局十策,但专家指当局绝不可能接受。(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3年8月11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受地缘政治变化的外部压力和中国经济不断下滑的内部压力影响,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及其智囊团似乎无良策,有中国经济学者提出摆脱困局十策,但专家指当局绝不可能接受。
由于中国经济出现下滑,北京当局不久前推出了一些刺激措施,但正在发生的经济衰退并非是暂时性的,而是结构性的低成长。因此,一次性刺激计划只能暂时提振经济,在不远的将来,中国经济增速将再次放缓。
英国《金融时报》刊登日本经济学者津上俊哉的文章指出,尽管习近平的政府在过去十年内为恢复经济做出了一些努力,但令人遗憾的是,在进入第三届任期时,其提出的目标需要保持约GDP(国内生产总值)4.5%左右的年均增长率,因此很难再接受较低的经济增长。
文章认为,中国经济有三个选择:1、维持现状;2、激进医治(痛苦的大手术);3、缓慢处理问题(效仿日本老路)。
但是,无论哪一个选择都存在难以摆脱的困境。
据路透社报道,澳新银行高级中国策略师邢兆鹏认为,中国经济已进入通货紧缩(通缩),在中共政治局要求维持稳定人民币汇价的情况下,难以出台放宽银根的货币政策。
Natixis亚太区高级经济学家Gary Ng表示:“对中国来说,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分化越来越明显”;“这也表明中国慢于预期的经济反弹力度,不足以抵消全球需求疲软并提振大宗商品价格。”
曾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中国区负责人的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经济学家普拉萨德(Eswar Prasad)对《华尔街日报》表示:“中国的现实情况看起来正愈发严峻。”
他说:“政府淡化通缩和增长停滞风险的做法可能会适得其反,令中国经济更难摆脱下行漩涡。”
海外智库“天钧政经”的研究员任重道指出,中国经济正在处于衰退当中,能助力经济增长的外贸出口、投资和消费都呈现普遍萎缩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发布文章“关于走出当前局势困境的建议”,其中包括针对政治、经济、外交等重要政策的十条内容。
文章呼吁中南海决策层:重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改革开放的决心”;重申“依宪治国及建立法治政府、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决心”;重申回归“韬光养晦”,力争与发达国家搞好关系,避免新冷战;坚持领导人的任期制;改变斗争思维,特别是外交部门的“战狼”形象;停止或低调推行“一带一路”倡议,集中精力于国内建设;严格遵守国际条约(WTO协议)等,严格保护知识产权,制止“国进民退”,让民企成为市场主体;禁止所谓中国模式的输出,维护现有的国际秩序等。
文章直言,这些策略“是中国走出困境、走向现代化的不二选择。”
该文章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有人认为,能这样向高层呼吁令人敬佩。不过,也有不同意见。前中央党校教授蔡霞就此在推特发文说:“现在还寄希望于习近平改弦更张,不是愚蠢就是迂腐”。
旅美时事评论员横河告诉自由亚洲电台,他认为这些政策建议都是“一厢情愿的,听上去好像很好,但这是不可能实施的。”
横河表示,习近平的政策出发点与文章呼吁的完全不同。习近平所实施的政策,不是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看的,而是从保中共政权的角度来看的。
横河认为,胡星斗提出的每一条建议都是中共不可能接受的。即使表面接受,在具体实施时也是要打很多折扣。由于中共现有体制上的各种问题,所以中共可能连表面上伪装的韬光养晦或深化改革都不肯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