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只是一个征兆,背后隐藏的病因才是真正的元凶。
胸痛是很多人常有的感觉,有的是几秒钟突然的抽痛,如同胸口被针刺着了,有的则是终日胸口闷痛,似有重物压迫,像要窒息一般,颇觉心烦无耐。大部分胸痛的病人都会怀疑自己是“心脏病”发作,事实上,并不尽然。
就西医观点而言,除了心脏以外,举凡皮肤、肌肉、骨骼、神经、肺脏,就连消化器官的疾病,都可能引发胸痛,有时根本查不出原因,那可能是心理问题,是焦虑、情绪障碍引起的。
一般而言,年轻男性常因工作、运动引起肌肉或骨骼伤害,因跌打损伤、岔气导致俗称的“煞到”而胸痛,这类胸痛的特征是有明显的压痛。十来岁的少女常因肋骨发炎、神经性疼痛而胸痛;有些高高瘦瘦的女孩则可能因为二尖瓣脱垂,造成胸闷、胸痛及心悸的症状。
年纪大,尤其有高血压、血脂肪过高的人,要小心是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
至于年纪大,尤其有高血压、血脂肪过高的人,则要小心是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典型的心绞痛多发生于前胸,有时会传导至左手臂,休息时症状较缓解,活动时则疼痛加剧,疼痛多是持续五至十分钟而已。
若是肺脏引起的胸痛,由于肺部内并无疼痛神经,因此,多半是感冒、肺炎、气管炎引发胸壁旁的肋膜或软骨发炎,这种胸痛为呼吸或咳嗽时疼痛加剧,且沿着胸骨边缘肌肉有压痛现象。
此外,食道发炎、溃疡,或胃酸逆流,也可能造成食道灼热感,甚至胸口闷痛的情形,这类胸痛的部位会在胸骨正下方,靠近胃的地方。
除了心脏病以外,跌打损伤或胃酸逆流都有可能出现胸口闷痛情况。(以上图片来源皆为Adobe Stock)
中医对于胸痛的诊治,不是以组织、器官的病变来划分,而是以形成原因的特性及症状来区分“证型”。中医讲辨证,西医讲辨病,其实有些观念仍然可以相通,彼此可以相辅相成。临床上,中医至少可分为六大证型:
一、心气虚弱:属于心脏功能不足,会胸闷而隐隐作痛,稍一活动则心悸、汗流夹背、面色苍白,平时容易疲倦,常常觉得气不足。宜补益心气,可用保元汤加减。
二、寒凝气滞:多半也是心脏功能差或有瓣膜缺损,其胸痛较为剧烈,甚至牵连到肩膀及背部,除了汗多、面色苍白外,由于末梢循环不良,所以会四肢冰冷,特别怕冷。可用赤石脂丸加减来温通心阳、强化心脏功能。
三、心血瘀阻:相当于心绞痛、心肌梗塞,而痛如刀割、针刺正是中医所谓“血瘀”疼痛的特性;发作时还可能冷汗淋漓、心悸恐慌,缓解后则身体疲倦、精神萎靡。宜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来活血化瘀、通血路、改善循环。
四、痰浊阻遏:中医认为“肥人多痰湿”所以肥胖的人容易有这种体质,由于痰湿重,因此会疲倦、头晕、胃胀、咳嗽痰多,胸闷胸痛,躺平则更难过,抽血检查或许血脂肪会偏高。可以导痰汤加减来治疗;如果合并有心血瘀阻、心血管硬化者,应改以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
五、肺部痈脓:亦即肺炎、肺脓疡等呼吸道感染,除胸中烦热疼痛外,常见咳吐稠痰脓血,味道腥臭。宜清泄肺热、解毒排脓,可用千金苇茎汤加银花、连翘、鱼腥草等来治疗。
六、肝气郁滞:类似于精神压力、情绪障碍所引起的胸痛,部分也可能与肝胆疾病、肋间神经痛有关。由于现代是工商繁忙的社会,大部分人在外需面对工作的压力,在家又需处理琐事,而夫妇、婆媳间,甚至与孩子的相处也难保顺心遂意;于是,“郁卒”慢慢累积,胸口闷痛渐渐形成。有的还会头晕目眩、偏头痛、情绪不稳、妇女月经不调;若是有口干口苦、小便黄、烦躁容易生气,那已是动了“肝火”。如果纯粹是肝气郁滞,可用加味逍遥散加减治疗,如果是怒气伤肝、气逆动火,则改以化肝煎加减来处理。
总之,胸痛未必是心脏病发作,更不要以为是“煞到”而吃吃伤药、贴贴药布就算了事。不管是从中医或西医的角度来看,胸痛只是一个征兆,背后隐藏的才是真正的元凶。若能配合西医的辨病与中医的辨证,相信能提供最好的疗效。
作者为中国医药大学副教授、台湾台中市叶慧昌中医诊所院长,本文经作者授权刊载,转载本文请取得作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