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中罗刹海市(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刀郎《罗刹海市》据报网上播放量已超过350亿次,跟《山歌寥哉》的相关词调搜索量,暴涨了6000多倍,这是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甚至让人怀疑的现象。这现象背后折射出的原因和人们的心态是令人深思的。刀朗在歌中说,他提到的罗刹国的问题是人类根本的问题,那我们今天一起来聊聊罗刹国的问题怎么是人类的根本问题了?罗刹国与人类有什么关系?人类的问题是什么?出路在哪里?
说实话,我倒不赞同这首歌的点击量与它的经典度成正比。我认为这首歌的取胜,简单的层面,先用故事的叙事特点吸人眼球,其次是依靠了名著《聊斋志异》,再次,旋律与唱法中运用了一些中国内地的地方曲调或者民间音乐,民歌或者叫山歌的元素。一些所谓的“文人”就去挖它的思想、弦外之音、内涵……千人千面,万人万解。结果,整个乐界听众观众都不断滚动,每个人都独立解读,想象别人的生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对社会,对现代人的生活状态,越想越引起共鸣。
事实上,这首歌的歌词的艺术性本身并没有多大吸睛能量,甚至叙事的语言参差不齐,对中国文化被人遗忘的现代,因为运用了一些谐音、成语、典故,被人觉得“很有文化”,再加上刀郎沙哑与男高音配合的较好的声音,用叙事性的歌词这种现代音乐中较新鲜的形式出现,让人多听几遍之后,就听出了深刻情感与含义,觉得有意思了。
但是,深层的来说,罗刹国倒真有点象这个地球上的某个国家,而且迎合了这个国家中被奴役的国民抑郁的心态,因为它讽刺和谩骂巧妙,躲过了审查,人们借这首歌道出了心中的愤怒与企望,因此,被人赞人传,人传人跟赞,达到良性循环。
有人说,刀朗真有这个想法吗?是你们自己揣测了吧,用自己的心思去猜想别人的主题思想?
刀郎,高二时辍学,自行学习流行音乐及曲词创作,算是草根歌手。
1990年初期,辗转成都、海南等地组建乐队,陆续地发行了几张演唱专辑,但是销售量欠佳。1995年,在新疆采风,见识到当地热情如火的“麦西热甫”、听到激情高亢的“刀郎人”的歌声,成立西北音乐工作室,出过几张专辑,但都只是在新疆发行。
2001年,一年下来写了一千多首歌曲。2004年1月,凭着“第一场雪”火到全国,(可以作为背景音乐或插播《2002年的第一场雪几秒》,后又有《冲动的惩罚》、《谢谢你》和《披着羊皮的狼》等歌(可以作为背景音乐或插播几十秒),专辑销售力压群冠。
但是,从2011年起,在娱乐圈里,多数人均不看好他。作为流行歌曲,也毕竟都有时代局限性。只是快餐,难成经典。
《罗刹海市》刷爆电脑荧屏后,有些脑洞大开,很会想象的网伽们,充分发挥中国人式的聪明,纷纷联想,分析,说刀郎借编《罗剎海市》骂曾经把他挤出歌坛的所谓娱乐圈权威人士。还用谐音指名道姓的说哪句歌词在骂谁,骂什么,怎么骂等。
我们来看对刀郎以前的歌,那些业内大伽们曾经是怎么评价的。2011年“音乐风云榜-10年盛典”的评选活动中,评委的那英曾说:“刀郎作品缺乏音乐性”,“听他歌的人都是农民”。
汪峰说:刀郎现象是流行音乐悲哀的表现。
杨坤说:“那是音乐吗?他的歌让内地音乐倒退了二十年!”
高晓松说:“刀郎根本称不上一个音乐人,他的歌词太直白,不具备观赏性!”
如果说,刀郎用十年一剑,用歌来复仇,泄私愤,那格调也太小了,心胸也不够广大,怎么能引人追捧?观众当然不必去关心别人的私人情感。那些玩文字游戏式的网评也没多大意思,就算骂娱乐界的肮脏,也与350亿次点击量不匹配,但正因为每个人从《罗剎海市》满足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一种情感,或许好奇,或许不满或失望、郁闷,肯定,不只是骂人或骂娱乐界的黑暗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