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非农就业人数增加33.6万人,给美联储加息或维持利率不变带来指引。(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3年10月6日讯】(看中国记者文龙综合报导)美国劳工部10月6日发布的报告显示,9月非农就业人数增加33.6万人,增长超预期。这给美联储加息或维持利率不变带来指引,不过,美联储官员称美债市场收紧已相当于加息一次。
9月非农就业人数33.6万人 增长超预期
9月份的就业增长强于预期,这表明尽管利率上升、罢工和华盛顿两党对于政府关门危机的争斗,美国劳动力市场仍然火热。
美国劳工部10月6日在备受期待的报告中表示,9月非农就业人数增加336,000人,好于普遍预期的170,000人。失业率为3.8%,略高于预期的3.7%。
工资增幅低于预期,9月平均时薪同比增长0.2%,同比增长4.2%,而预期分别为0.3%和4.3%。
报告发布后,股指期货大幅下跌,国债收益率大幅上涨。投资者最近一直感到紧张,因为经济的韧性可能会迫使美联储维持高利率,甚至在通胀仍然高企的情况下进一步加息。
嘉信理财首席投资策略师利兹・安・桑德斯对CNBC表示:“显然,这正在提高人们对美联储尚未完成任务(加息)的预期”;“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降息的起点可能会推迟到2024年晚些时候,而降息的目标一直在变化。”
从行业角度来看,休闲和酒店业带动了96,000个新增就业岗位。其它增长方面包括政府(73,000)、医疗保健(41,000)以及专业、科学和技术服务(29,000)。由于好莱坞陷入劳资僵局,电影和录音工作岗位减少了5,000个,自5月份以来已减少45,000个。
除了9月份强劲的数据之外,前两个月数据也出现了大幅向上修正。8月份的新增人数为227,000人,比之前的估计增加40,000人,而7月份的新增人数则从157,000人增加到236,000人。这两个月的总人数比之前报告的增加了119,000人。
劳动力参与率(即占劳动力总规模的劳动力参与率)稳定在62.8%,仍比疫情大流行前的水平低半个百分点。
美联储是否还加息?
美联储在9月会议上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维持在5.25%至5.5%的区间,下次会议将于10月31日至11月1日举行。
据路透社10月6日报道,牛津经济研究院首席美国经济学家Nancy Vanden Houten写道:“我们认为,美联储希望看到比我们预期更多的劳动力市场降温的证据。”
她表示,“自8月份就业报告以来的经济数据与仍然相对强劲的劳动力市场一致”,这足以表明“即使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不会加息,但仍存在进一步加息的风险”。
今年稳定的就业增长和持续的低失业率令许多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感到惊讶,他们原本预计过去一年半的快速加息将进一步减缓需求、经济增长和就业。
美联储9月会议以来的数据还显示,潜在通胀放缓速度甚至快于政策制定者发布经济预测时的预期,预计年底前仍需再加息25个基点。
美联储官员称美债市场收紧已相当于加息一次
10月5日,旧金山联储主席玛丽・戴利(Mary Daly)表示,如果劳动力市场和通胀继续降温,或者金融环境保持紧绷,政策制定者就可以将利率保持在当前水平。
戴利在纽约经济俱乐部举办的一场活动上说道:“如果我们继续看到劳动力市场降温,以及通胀正在回归我们的目标,我们就可以保持利率不变,让政策效果继续发挥作用。”
她强调,“即使我们维持目前的利率水平,政策的限制性实际上是会变得越来越强的,通胀和通胀预期都会随之继续下降。”她补充称,“因此,保持利率稳定也是一种积极的政策行动。”
自2022年3月以来,美联储为了遏制高企的通胀已经密集加息了11次,将利率从接近于零的水平提升至22年来的最高水平。
在9月议息会议后公布的“点阵图”显示,19名政策制定者中有12人认为今年还有一次25个基点的加息,而另外7人认为年底时的利率与当前的水平一致,戴利或许就是7人之一。
戴利还提到,“如果过去90天大幅收紧的金融状况也同样吃紧,我们采取进一步行动的必要性也就会降低。”
近日,美国国债利率明显走高,30年期美债收益率本周一度升至4.85%上方,刷新了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戴利认为,紧缩的债券市场已相当于一次加息,“因此没有必要进一步收紧。”并且在她看来,债券市场的紧缩并不是无序的,而是“金融市场正在寻找立足点和合适的价格”。
戴利称,投资者似乎正在寻找数据中的不确定性,这与政策制定者的看法一致,“当国债收益率上升时,我们就看到11月加息的可能性有所下降。这表明市场正在尝试理解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他们确实考虑到了这个因素。”
需要指出的是,戴利今年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中没有投票权,但将在明年成为轮值票委。在9月的时候,戴利曾表示她支持以“尽可能温和的”方式实现2%的通胀目标。
不过,她也表示,如果数据改善的趋势停滞不前,“我们也可以做出反应,进一步提高利率,直到我们确信货币政策的限制性足以完成这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