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和金融失衡严重,需警惕中国可能爆发危机。(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3年10月23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在中国经济复苏艰难的情况下,中国央行行长潘功胜作《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引发金融业和经济分析人士的关注。目前财政和金融失衡严重,需警惕中国可能爆发危机。
中国的《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被指意义重大
中国央行行长潘功胜10月21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作《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分析对2022年第四季度以来的金融工作主要问题,以及下一步的工作考量。
潘功胜从货币政策执行情况、金融业运行和监管工作、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隐患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潘功胜表示,央行将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和力度,引导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降低企业和个人融资成本。
潘功胜表示,将努力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
他还承诺根据经济形势变化实施宏观政策调整,加强金融监管,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推动经济持续复苏。
潘功胜表示,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防范跨境资金流动异常波动风险,维护外汇市场稳定。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建立境外投资风险预警和控制体系,维护国家外汇资产安全。
他表示,引导金融机构帮助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包括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
潘功胜在报告中还表示,中国将化解大型房地产企业债券违约风险,防止股票、债券和外汇市场风险传染,确保金融市场稳定运行。
值得注意的是,该报告释放出特别的信号。
相比于去年报告中“进一步做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的表述,今年报告提出,“健全市场化、法治化、常态化处置机制,平稳有序推动重点金融风险处置。”
这或意味着金融风险已经不能防范化解,中国官方的主要目标是如何处置已经爆发的金融风险。
英国路透社认为,该报告意义重大,因为这是中国央行行长在第三季度经济数据公布后,首次对政策发表分析言论。概述了当局的近期优先事项,并已提交给中国经济决策层。
中国的政府财政和金融严重失衡
毋庸置疑的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危机正在蔓延。中国房地产公司恒大集团9月28日晚发布公告,称其接到有关部门通知,该公司董事会主席许家印因涉嫌违法犯罪,已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恒大集团及其两家子公司的股价也受此影响下跌。
恒大集团曾是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之一。该公司于2021年出现债务违约,债务规模估计高达3000亿美元。与此同时,另一家中国房地产巨头--负债1870亿美元的碧桂园,也面临着财务崩溃的风险。
《纽约时报》中文网的文章认为,中国庞大的银行体系是世界上最大的银行系统,对房地产危机存有巨大敞口:其近40%的银行贷款与房地产有关。先是世界上负债最多的开发商中国恒大,之后是数十家房地产开发商拖欠或无法偿还海外债券,银行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中国房地产存在诸多问题:巨额债务、住房供过于求,以及消费者对购房越来越谨慎,意味着政府可能在未来几年被迫花费巨额资金救助银行。
香港经济研究公司东方融资的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安德鲁·科利尔(Andrew Collier)说,“如果中国不能命令银行冲销房地产市场的不良贷款,利息成本将继续侵蚀经济,而过多的资本将继续浪费在没有价值的投资上。”
《华尔街日报》10月23日的报道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正在退去,地方政府面临偿债困难,而银行体系则严重暴露于这两方面风险之下。如果是在其它任何地方,这些因素都会被视为一场金融危机的先兆。
虽然现在不可能很快就发生像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 2008年倒闭后的全球恐慌那样的崩溃。然而,中国的财政和金融失衡状况已经非常严重。人们根本不知道中国经济、以及集权于习近平一人的中共领导层能在多大程度上应对这些压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上周发布的一系列报告揭示了该问题的严重性:
首先,尽管中国公布今年第三季度GDP同比增幅达到4.9%,但中期前景已明显恶化。IMF认为,中国未来四年的平均年增长率仅为4%,低于一年前预测的4.6%。这使得中国摆脱债务泥潭的难度比10多年前经济增长率为10%时要大得多。
其次,IMF还提高了对中国的政府财政赤字预测,认为到2028年,赤字与GDP之比将从今年的7.1%升至7.8%。
财政赤字,在这里是指中国的中央政府在每一财政年度开始之初,会制定一个当年的财政预算方案,若实际执行结果收入大于支出,为财政赢余,支出大于收入的经济现象,就叫作财政赤字。理论上说,财政收支平衡是财政的最佳情况,在现实中就是财政收支相抵或略有节余。但是,在现实中,中国经常需要大量的资金解决大批的问题,财政会出现入不敷出的局面。
目前,作为主要财政收入来源的土地出让金已经枯竭,中国地方政府在偿还债务方面困难重重。IMF估计,30%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如果没有政府支持就无法生存。这对中国的银行来说是个大问题,毕竟这些银行持有大约80%的地方政府债务。
IMF估计,仅这些债务重组成本的一半,就将使中国的银行业背负4,650亿美元的减值支出,使吸收损失的资本与资产之比下降1.7个百分点。
IMF对全球银行进行的压力测试表明,如果发生经济衰退,将会大量消耗这些资本。
IMF为中国模拟了一种不利情景,即三年内平均年增长率为1%而不是5%,并且房地产持续贬值。结果是到2025年,中国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将从去年的11%骤降至7.1%,是压力测试的所有地区中最差的。还有可能出现恶性循环:贷款损失越多,银行放贷就越少。地方政府借不到钱,就会削减投资和社会服务,经济增长和房产价值就会进一步下降。
研究公司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的中国市场研究总监洛根·赖特(Logan Wright)告诉《华尔街日报》,中国的金融危机不会源于外部冲击,或是反映市场价格下跌的资产突然重估。在投资者认为政府会支持他们的资产,却发现政府并非如此时,危机就会发生,例如,“房地产行业以前被认为大到不能倒,直到中国政府自己的政策重点突然被认为有所不同。随着越来越多开发商的财务状况日益受到怀疑,信贷风险很快就出现了。”
赖特说,随着政府的隐性支持从外围资产中撤出,投资者也许会认为这种支持不再适用于小型银行、房贷和地方政府等核心资产,“这就是通向危机的潜在道路。”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中国问题专家马永哲(Martin Chorzempa)认为,中国的债务规模太大,经济增长速度太慢,不可能像20年前那样将不良贷款问题掩盖起来。他还担心,在习近平治下,治理的质量已经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