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23年11月10日讯】11月8日,碧桂园股价午后拉升,高位时涨幅达17.56%。截至收盘,该司股价报0.83元每股,上涨12.16%,成交量11.88亿港元,总市值232.3亿港元。
股价快速抬升的背后,是一条关于“监管机构要求平安保险集团接盘碧桂园”的外媒报道。而发布声明紧急对外辟谣之后,中国平安股价午后持续下挫,当日A股收盘时录得1.48%降幅,H股则是下滑5.4%。
当天晚间,中国平安在A股和港股发布澄清公告,除了重复从未收到任何有关政府部门/机构的相关建议、要求,且没有任何与此相关的交易计划或讨论外,还强调目前没有持有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的股份。
房企利润缩水的当下,险资撤离避险地产股的基调并未改变。
相较深圳国资委以及深铁对万科的“暖心回应”,平安对接盘碧桂园的澄清显得相对不同,特别是在市场情绪薄弱的当下。对于清仓碧桂园事宜,中国平安方面给予观点新媒体的答复是:“不存在网传控股(碧桂园)事宜,截至三季度末,平安已经不再持有碧桂园的股份。”
资本市场对于中国平安清仓的结果并不意外,持有碧桂园股份对前者来说,就是一笔“投资理财”。
2015年4月,中国平安曾以每股2.816港元认购碧桂园22.36亿股,对应认购金额约人民币49.5亿元,占后者发行股份的9.9%。交易完成后,平安成为后者第二大股东。
入股碧桂园后,中国平安持续享受着来自地产板块的“红利”。得益于2015年楼市进入上行周期,碧桂园在2015年至2021年间分红稳定,并且在2017-2020年间具有较高的分红比例。以2019年末分红为例,中国平安收到来自碧桂园分红金额6.6亿元。据相关媒体统计,截至2021年末,中国平安已累计获得来自碧桂园的分红49.7亿元。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收益并不低。
而在购入碧桂园股份一年之后,中国平安便不断减持套现。据悉,分别在2016年中期、2018年中期、2021年末、2022年末进行减持操作。由2015年的9.9%降至2022年末的5.74%,期间完成套现47.9亿元。
多年来的分红以及减持套现,不仅覆盖中国平安彼时的认购成本,甚至为该司带来了超34亿元的浮盈,回笼资金为当初投入金额的1.97倍。此外,这几年人民币存在单边贬值,汇率变化的收益还没有计算其中。
截至11月8日,港交所权益资料仍显示,中国平安持有碧桂园股权由5.04%降至4.99%、持有13.82亿股,前者仍显示为后者的大股东,并未出现清仓除名的情况。有媒体解释说,当平安持有碧桂园股份低于5%时,后续减持便不需要进行披露。“港交所权益披露系统记录的是需披露前的最后节点,也就是持股4.99%之时。清仓情况是否属实仍需要等待双方企业的相关披露公告,不排除已清仓的可能。”
11月8日晚间,中国平安发布澄清公告,正式对外宣布,目前没有持有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的股份。
对于中国平安清仓碧桂园股份将带来的影响,有分析人士指出,肯定会产生影响,毕竟来自险资股东的清仓会导致市场情绪变化,但这部分情绪也主要来自于散户。而投资机构对碧桂园的态度并不会因为险资退出而改变,相关研判还是基于企业本身的经营情况及市场环境决定。
不止是碧桂园,在房地产行业调整的大背景下,“中国平安们”正在全面减持地产股。而业绩受阻、债务暴雷、三道红线不仅是房企2021年关键词,更是险资退出房地产市场的最有效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