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狮子是一种信仰的图腾、避邪驱恶的吉祥物。
“一尊石狮镇门前,八方鬼神心胆寒”,石狮子做为辟邪物品,经常蹲在大户人家院落前,高大威猛的石狮子,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征,穷人门前是没有资格摆放的。石狮子成一对,左雌右雄,石狮的嘴里叼的石球,可以左右摇动,但是抠不出来。古人是怎么把球塞进去的?有什么意义吗?有人说这叫“双狮戏珠”。有人说石狮子的前身是活物,一旦它咬住石球,就会即刻被封印成为石像,更给石狮子带来神秘色彩。
中华大地上第一只狮子
相传东汉时,西域安息国王向中国献上了第一头狮子。从此,狮子便出现在中国大地上了。狮子开始被人们认识,也由此被人们雕刻成威武的建筑装饰。据史书记载,现在最早的石狮是东汉时四川雅安的高颐墓前的石狮。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狮子成为一种信仰的图腾、避邪驱恶的吉祥物,常与龙凤盘附在一起,体现出唯我独尊的王权霸气。
“卢沟桥的狮子数也数不过来。”
最著名的莫过于芦沟桥两旁的石狮,共有140个雕柱,每个柱头上都刻有玲珑活泼的石狮子,每只石狮子又负着九只小狮子,最小的仅几厘米,极不容易数清,所以有“芦沟桥的狮子数不清”的俗语。1961年,考古工作者专门对芦沟桥的石狮进行编号清数,终于数清楚:共有485只。这么多石狮子,真是数不过来,数也要数半天。
雄狮爪下为球,象征着统一寰宇和无上权力。(以上图片均来源: Adobe stock)
一般宫殿大门外按建筑方位放一对石狮或铜狮,成对的石狮左雄右雌,符合中国传统男左女右的阴阳哲学。左侧的雄狮雕成右前爪玩弄绣球或者两前爪之间放一个绣球;右侧雌狮则雕成左前爪抚摸幼狮或者两前爪之间卧一幼狮。所以,从狮子爪下的东西就能辨别,狮爪下为球,象征着统一寰宇和无上权力,必为雄狮。爪下踩着幼狮,象征着子孙绵延,必是雌狮。无论雌雄,狮子是百兽之王,浑身体现出的是“尊贵”和“威严”的霸气。
狮子口中含球 源于两个传说
传说,在远古妖孽横行,搅得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有个勇敢的男子向神灵祈愿,表示不惜付出任何代价去降服妖魔。他一片赤诚之心,感动了苍天,神赐予他一个珠宝,告诉他只要嘴里含住珠宝,就会变成狮子的模样吓退妖魔。果不其然,妖魔看见狮子的化身吓得一哄而散,再不敢来骚扰。男子不在世后,没有人衔珠守护大家了。大家想到了一个绝妙的方法,将石头雕刻为狮子的模样,把珠宝放置在他口中,以假乱真,来威慑那些妖魔鬼怪,守护乡土平安。
另一个说法是,在汉朝时期狮子传入中国,其威武霸气的形象备受皇帝的喜爱。当即命人雕刻姿态各异的石狮摆放在皇宫中,以此来彰显皇权的威严。碍于宫中局面复杂,人人小心谨慎,大气不敢出,聪明的匠人借助石狮含珠来隐喻宫中生活,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能乱说话。
这两个传说也为石狮含珠蒙上了奇异的面纱。那具体古人是如何操作的呢?
古代匠人智慧 镂空雕刻法几近失传
石狮含珠,实乃一气呵成!石球是雕刻前就在嘴里预留了一个石块,等到后期再把它雕刻成石球的形状,不是完工后再把石球塞进石狮嘴巴里。石狮整体基本雕好后,匠人开始打磨狮嘴里的球形石块,这需要极大的耐心,直至石球变得光滑,过程中要不断把石狮口中的石渣清理出来,调整石球的大小。最后要呈现出球在嘴里自由滑动,恰到好处却不会掉出来。石球过大卡住,太小滑出来都是不允许的。光滑的球体更是给操作带来了巨大的难,当时的工匠居然完美做到了。
古代匠人一丝不苟,对工作的态度有一种敬畏之心。由于工程进行的基础就是石狮的雕刻工作基本完成,如果石狮口中的石球雕刻失败了,整个这尊石狮就失去价值了,没有任何意义。所以说,石球的雕刻至关重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整个过程对雕刻师都是一场极大的考验。
这对人的要求非常高,雕刻技术、胆量、耐心、恒心等等方面都要出类拔萃,稍有差池,石球雕刻失败了,整个这尊石狮就失去价值了,整个作品就废了。当时的雕刻家如何做到一丝不乱?心要多么笃定、自信才能完工?谁说古人技术原始、工程耗时巨大?在这过程中的心态平稳和智慧,天人合一的境界,多么令后人敬佩啊。
现代人如何制石狮?“先进”的技术简单快捷
现代人采取两种简单省力的办法:提前做好一个石球,切成两半,全部做完后放入狮子口中,用胶水粘合;或者把石球放进空着的嘴后再后期制作石狮的獠牙。
现代人可以借助高科技手段来进行一部分雕刻工作,大大减轻雕刻工作的负担。不过现在拥有深厚雕刻功底的人越来越少了,甚至很多年轻人根本不感兴趣,觉得费事耗力,成本太大。现在依靠胶水进行粘合后的石狮含珠,外型上与古代精心雕刻的也看不出太大的差异。但是古人雕刻工艺中的“二狮戏珠”,巧夺天工,在传统中能寻找到的那份匠人之心和不灭的智慧,依然熠熠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