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堪忧,流动性黑洞已经形成。(图片来源:Thinkstock)
【看中国2024年4月19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中国央行4月1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一季度金融运行和外汇收支情况,回应M2(广义货币供应量)超过300万亿元人民币。但是,中国经济堪忧,流动性黑洞已经形成。
中国央行介绍一季度金融运行和外汇收支情况
港台时间4月18日下午2时,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等介绍2024年一季度金融运行和外汇收支情况,并答记者问。
朱鹤新表示,一季度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为3.75%,同比降0.22个百分点;特别是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3.71%,同比降0.46个百分点。金融机构高技术制造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涉农贷款和民营经济贷款同比增速均明显高于全部贷款增速。全部贷款的增速为9.6%。
中国央行政策司司长邹澜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广义货币(M2)超过300万亿元(人民币,下同),总体看,当前存量货币确实已经不低了,信贷需求跟以前相比有所转弱,各方面对(这种)变化有认识和适应过程,一些银行在内部考核上还有“规模情节”,超过了实体经济的有效融资需求;部分企业借助自己优势地位,用低成本贷款融资买理财或转贷给别的企业,主业不赚钱金融反而成为主要业务,这就容易形成空转和资金沉淀,降低资金使用效率。
邹澜称,相关部门将加强对资金空转的监测,完善管理考核机制。
只说资金空转 不敢直面流动性黑洞
对于高速增长的M2,中国知名官方经济学家樊纲提出了流动性黑洞的说法,意思是无论投入多少钱,都不能对经济复苏产生明显的作用。
去年年初,北京当局放松疫情管控政策后,中国经济出现短暂的复苏之后很快呈现出疲态,官方公布的许多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出现了四十年来罕见的全面疲软的状态。实际上,中国失业率持续上涨、海外订单不断减少、企业大批倒闭、房地产等主要行业持续低迷,社会消费疲软,通缩迹象越来越多。曾经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所谓三大引擎--投资、出口和消费全部熄火。
而且,长期以来,许多观点都认为M2成长和通胀呈现正相关,但中国M2持续增长,现实中感觉不到通胀,反而呈现通缩现象。经济界认为,经济增长和通胀本质上是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及其流转速度(即货币转手次数)。而它们眼下的运行轨迹,正在指向经济衰退。北京当局需要提出更多支持政策,才有可能带动经济走出通缩。
通货紧缩(通缩,deflation),本意为货币流通数量减少,但也指整体物价水平持续下跌的经济现象,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概念。通货紧缩时,会使无急迫需求与耐用品的消费延后,造成消费支出收缩,影响商家与企业的营收,并反过来造成消费力持续下降,形成恶性循环、经济衰退。
M2总量突破300万亿 中国央行还要释放流动性
中国央行日前发布的一季度金融数据显示,2024年3月末, 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304.80万亿元,同比增长8.3%。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390.32万亿元,同比增长8.7%,一季度累计新增12.93万亿元,处于历史同期较高水平。
值得关注,数据显示,3月贷款新增3.09万亿元,一季度贷款新增9.46万亿元,较去年同期高基数有回落,但仍比2022年同期多增逾1万亿元。
对于未来,有专家对中国大陆媒体表示,中国央行还将综合运用多种工具投放流动性,保障政府债券顺利发行。“目前市场预计二季度或迎来政府债券发行密集期,尤其是特别国债也可能启动发行。”
M2包含一般企业的与民众活期存款,加上流动性较低的定期存款等,为广义货币供给量。M2达到304.80万亿元,这么庞大的数额令中国民众议论纷纷,钱都在哪里?
对此,中国民众深感忧虑,有人发布评论直言,央行一直采取货币宽松,或许不是单纯为刺激实体经济,更大程度是维持债务滚动,“M2的背后是高达350万亿以上的债务”,央行释放货币和M2扩张,很大程度也是资金空转和显性债务存续,至于是否能缓解隐性债务、房企和弱不禁风的金融机构压力,值得深思。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央行发行的货币数量越来越多,不断采取宽松货币政策目的是刺激投资和民间消费,但效果非常有限。政府不断增加货币供给,但对利率的影响有限,民间的投资和消费不会有大幅度扩增。
在3月底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央行副行长宣昌能称,中国货币政策有充足的政策空间和丰富的工具储备。
宣昌能表示,中国货币政策有充足的政策空间和丰富的工具储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下降空间。
宣昌能还表示,降准会减少准备金需求,释放长期流动性,对央行资金有替代作用;央行对存款类金融机构增加债权,会主动投放流动性。降准多一点,央行资产负债表就会扩张小一些;降准少一点,央行资产负债表就会扩张大一些。
降准(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简单来说,存款准备金是指银行要将存款的一定比例交给央行来保管,而存款准备金占银行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降准之后,银行等金融机构有更多资金可以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