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6日在巴黎马里尼剧院举行的法中商务理事会第六次会议时挥手致意。(图片来源:MOHAMMED BADRA)
【看中国2024年5月7日讯】正在法国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5月6日上午与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举行三边会谈。对于巴黎峰会的成效,中共党媒《环球时报》早前发布社评称,支持欧洲各国展现战略自主,凸显习近平此行分化欧洲的意味浓厚。但分析人士说,欧洲在俄乌战争、中国电动车倾销等经贸议题上立场渐趋一致,北京没有见缝插针的空间,且中欧立场相左,也难有共识。
巴黎时间5月6日上午11时许,习近平抵达巴黎爱丽舍宫(Palais de l'Élysée),与马克龙简短握手合影后,随即与早一步抵达的冯德莱恩展开三边会谈。这是习近平5年后再次出访欧洲行程的第一站。
法欧中三边会谈马克龙直言需解决“结构性困难”
路透社报道,巴黎峰会为闭门会议,仅开放媒体拍摄三人的开场白。马克龙表示,欧中关系处于历史的十字路口,需要解决结构性的难题,包括为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马克龙说:“(欧洲)大陆的未来,非常明显地取决于我们如何以更平衡的方式发展对华关系的能力。”
除了欧中贸易,马克龙说,三边巴黎会谈也将聚焦俄乌战事和中东局势两大危机。
习近平则表示,他将中欧关系视为中国外交政策的优先事项,双方都应致力于维持伙伴关系。
习近平说:“中欧双方应该坚持伙伴定位,坚持对话合作,加深战略沟通,增进战略互信,凝聚战略共识,开展战略协作。”
冯德莱恩则指出,中欧在和平与安全领域拥有共同利益,但此一关系如今受到贸易等相关问题的挑战。
冯德莱恩说:“我们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可观,每日贸易额达23亿欧元,但此关系遭逢挑战,例如,(中国)政府补贴引发的过剩产能、不平等的市场准入和过度依赖等问题。”
路透社分析,尽管三位领导人已坐下来当面沟通,但欧盟27个成员国中,尤其是法、德的对华政策仍有出入,恐不利促使中国做出改变。
报道引述消息人士的说法称,巴黎主张对中国电动车的反倾销调查采更强硬的立场,但柏林则希望谨慎以对。此外,法国盼中国施压俄罗斯,停止侵略乌克兰,但习近平除去年致电给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外,进展甚微。
据法新社报道,三边峰会落幕后,马克龙当日下午将于荣军院(L'hôtel des Invalides)为习近平举行正式的欢迎仪式,随后举行双边会谈及联合新闻发布会,晚间则安排国宴款待习近平夫妇。
对于巴黎峰会的成效,法国智库蒙田研究所(Institut Montaigne)亚洲计划主任杜懋之(Mathieu Duchâtel)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中俄关系和俄乌战事是此次巴黎三方峰会的优先议题,其次才是欧中经贸关系。不过,他不认为巴黎峰会能谈出什么具体共识。
北京是越来越不稳定的势力
在俄乌战事上,正在台北进行研究的杜懋之说,欧洲的共识是,中国对俄罗斯的军事和经贸奥援已削弱了国际社会对俄罗斯的制裁,助长了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但法国外交圈相当“务实”,不期待中俄结盟会生变,仅希望通过此次会谈劝阻中国勿加大对俄罗斯的支持,因为他们担心北京扮演的是一个越来越不稳定的势力。
杜懋之说:“(法国)也会试图说服习近平,希望中国(在俄乌战事上)扮演建设性的角色,但与会代表们的心底都清楚的一个风险是,中国可能反其道而行。”
他说,巴黎峰会的成功取决于中国是否放慢对俄罗斯的支持,后续的观察重点将是,习近平周三到访此行第二站塞尔维亚后,会不会重申北约才是俄乌战事的根源或做出任何反欧盟、反北约的声明。
另外,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下周访华时,习近平如何表态也将彰显中俄的“铁杆”盟友关系是否因巴黎峰会而受到制约。
杜懋之还说,法国外交圈此次很谨慎,不会让习近平见缝插针,藉巴黎峰会来分化欧盟国家,因此,欧盟主席陪同马克龙会晤习近平的安排摆明了就在告诉习近平,欧洲对俄乌战事及中国产能过剩等经济安全议题的立场一致,尤其法国不会在经贸议题上做出任何让步。
杜懋之说,欧盟对中国制造的电动车、医疗器材等产品正在进行反倾销、反补贴等不公平竞争的调查,尤其针对中国制医疗器材,未来很可能极为罕见地祭出禁止输入欧洲的制裁决定。此一禁令若出,对中国将影响巨大。再加上美国共和党今年底若赢得总统大选,高度可能对中国祭出高关税,届时中国恐顿失欧美两大出口市场。
杜懋之说:“中国也期待,法国能扮演角色,来弱化欧洲的经济安全议程。但我不认为这有可能,因为法国也是推动此议程背后的主力一员。”
他说,北京更期待法国能展现战略自主性,弱化欧美在对华政策上的一致性,但北京的期待恐落空。
中国盼欧战略自主学者:为裂解欧美“分而治之”
巴黎峰会召开前,中共党媒《环球时报》5月6日发表社评,题目为《元首外交是中欧关系稳定之锚》。社评直言,中欧关系5年来历经不少考验,尤其美国将中国列为“首要战略竞争对手”后,加大对欧洲的拉拢和利诱,如何保持“战略自主”成为欧洲的重大考验。
《环球时报》呼吁,中欧关系不针对、不依附、也不受制于第三方。另外,在元首外交的战略引领下,中欧应达成至少三种“战略默契”,包括认清彼此不是对手、更不是敌人,而是可以彼此信赖的朋友和伙伴,并把各自的发展视为好消息而非坏消息,且全球议题上、搭建跨越地区与文明的新链接。
对此,在台中的东海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林子立分析,中国官媒高呼支持欧洲展现战略自主,实则希望裂解欧美间的合作,甚至裂解欧盟内部的抗中声浪,最终将欧美“分而治之”,让部分欧洲国家转而支持中国。但北京的盘算难度太高。
他说,法国的“战略自主”思维始于二战后,前总统戴高乐(Charles AndréJoseph Marie de Gaulle)所提出的戴高乐主义(Gaullism),该主张强调法国的经济、军事和外交不可过度依附某个国家或群体,以免受制于人,这也是马克龙去年4月访华前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所提出的立场:“欧洲必须表明,它绝不是美国的附庸”。
林子立告诉美国之音:“他(习近平)希望整个欧洲能够支持中国,但事实上是非常困难的。马克龙最近在乌克兰战争上面走的更为鹰派(立场),这对于正在积极支持俄罗斯的中国而言是完全无法调和的,所以我觉得这就是宣传口号。”
林子立也说,马克龙安排冯德莱恩出席首场与习近平的会谈,就是为了当面展现欧洲的团结,并彰显法国在欧洲的领导地位。
根据已公开的行程规划,习近平在结束巴黎的首日行程后,马克龙周二(5月7日)将安排习近平夫妇前往被他视为第二故乡的比利牛斯山(Pyrenees)进行非公开的私人会谈。对此,林子立说,周二的行程是马克龙对习近平的“投桃报李”,因为马克龙去年访华时,习近平带马克龙到他的广州故居品茶。
林子立分析,这类元首会晤可建立私人情谊,在外交上有一定的重要性,却也有其局限性,例如俄乌战争初期,马克龙高调出访俄罗斯,但无助化解普京的野心,而目前欧中间涉及的俄乌战争及电动车倾销等问题恐怕也非元首峰会就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