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鬼套餐”盛行 中国经济难有起色(图)

饮食降级的背后

作者:程晓农 发表:2024-06-03 05:0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2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北京
2024年5月16日,北京街头(图片来源:JADE GAO/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4年6月3日讯】中国出现了饮食降级,这是经济难有起色的明显征兆。从人均猪肉消费量减少,到"穷鬼套餐"和"剩菜盲盒"大流行,在在显示中国民众的消费力正在逐渐萎缩。而餐饮行业的衰落,不但出现在内地,也影响到了曾经的富裕之城香港。如今的香港已经没有了未来,而中国是不是也再度来到了"历史的垃圾时间"呢?

一、从消费降级到饮食降级

几年前,消费降级开始在中国成为网上的话题。在网络平台“豆瓣”上,17万年轻用户聚集在消费降级组,讨论消费结构的降级,如何减少不必要的消费,降低消费欲望,不再为购买廉价产品而自卑。而短短几年过去,网络上的热门话题从消费降级变成了饮食降级。

接受过高等教育的90后这个社会群体,在中国经济繁荣的时代长大,他们拿着不错的薪水,追求“中产阶层”的品味和生活方式,把消费升级视为理所当然,“有钱不花怨得慌”,也因此“穷”得没有积蓄,有人称他们为“新穷人”。而00后的青年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们大学毕业时失业成了普遍现象,很多人只能当个“啃老族”;其中有些人虽然小有收入,却难以维持日常的生活开支,不得不节俭度日。

当大部分民众的生活水平开始下降时,反映中国人饮食降级的一个指标最能说明问题。卓创资讯的猪肉市场分析师牛哲写道,2023年中国的人均猪肉消费23.5公斤,比2014年的人均猪肉消费量36.8公斤,下降了36%!

中国人的主要肉食消费是猪肉,那人均年消费猪肉23.5公斤是什么概念?如果把2014年的人均猪肉消费量作为正常需求的参考值,那时是人均每星期吃肉1斤4两,大约相当于一大碗红烧肉;而2023年的人均猪肉消费量减少到了每星期吃9两肉,相当于每天午餐加晚餐只能吃一小块肉。这就是典型的饮食降级了。

我4月25日在本台发表的文章《中国中产阶层的贫富真相》,说明了中国人现在饮食降级的真正原因,许多人虽然还不至于饿肚子,但收入已经少到了相当困窘的程度。2021年全国人口当中,处于收入中高端的11%的家庭(不包括富人),人均月收入不过3千到5千元,其中很多年轻及中年家庭还要背负沉重的房贷。至于占人口绝大多数的84%的家庭,人均月收入远远低于3千元,生活十分拮据。

二、“穷鬼套餐”和“剩菜盲盒”大流行

“穷鬼套餐”是中国社交媒体上喊出来的名词,它是指连锁餐饮店提供的折扣套餐,

“穷鬼”花很少的钱,不但吃到饱,而且还能尝到一些平常比较贵的食物。中国的“小红书”上,“穷鬼套餐”最夯,“抖音”上“穷鬼套餐”这个话题有8亿播放量。

使用“穷鬼套餐”这个名称的人,并非中产阶层中歧视低收入者的那些人,而是低收入者们自己互相这么称呼;意思是,我们都是“穷鬼”,那就快去抢限时供应的“穷鬼套餐”吧,而且可以去美国名牌速食店“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连锁店过把瘾,解解馋,吃一点平常吃不起的食物。

那各家快餐店卖的“穷鬼套餐”有多便宜呢?麦当劳的双层起士汉堡,配饮料或甜品,13.9元人民币;汉堡王一个小牛肉汉堡、小份薯条、一杯可乐,15.9元;“米村穷鬼套餐”在小红书上被超过10万人打卡,消费者津津乐道的是,花12元,各类小菜免费吃、海带汤随便喝、米饭3元无限续。

麦当劳的供应品种其实很单一,吃不出花样,这样反而有利于比较。把中国大城市里麦当劳的“穷鬼套餐”价格,跟台北麦当劳的价格相比,台北麦当劳顾客的平均消费是200元新台币,大约合50元人民币。也就是说,中国麦当劳的“穷鬼套餐”价格,大概是台北的三分之一,几乎就是成本价而已。

顾客到速食店消费,点折扣餐本来很正常;但如果很多速食店都特地按成本价供应顾客,而很多自称“穷鬼”的顾客则专门找到这样的店,只挑成本价的食物,那连锁速食店做这样的生意,就只不过是“赚个吆喝”,其实无利可图。

前不久中国许多消费者也在超市的网站上抢买“剩菜盲盒”。“剩菜盲盒”就是食品店、餐厅把卖不掉的过期食品混装在一起,低价出售。这些“剩菜”之所以被称为“盲盒”,是因为顾客在网上下单的时候,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

这种经销方法原来是丹麦的一家公司Too Good to Go最早推出的,为的是避免浪费过期食品、同时接济穷人,基本上是在店里卖,只是小生意。但在中国,“剩菜盲盒”变成了由电商平台来配送的大生意,每年经常在网上购买“剩菜盲盒”的有几百万人,年度销售总金额达到三百到四百亿元人民币。

这说明,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现在靠“剩菜盲盒”度日,他们的饮食消费不仅仅是降级而已,而是穷到吃不起购买新鲜食品的程度了。显然,中国的消费降级现象已经从不买奢侈品、降级买服装,延伸到买菜买剩菜、进餐饮店只吃“穷鬼套餐”这种饮食降级了。“民以食为天”,当一个国家城市里的部分民众之消费走入餐饮降级的阶段时,说明他们的消费能力快要到底了,没办法再降了,再降就只能米饭伴酱油了。

三、餐饮行业见冷暖

中国的餐饮业早就经营惨淡了。市场研究公司尼尔森IQ发布的《2023年中国消费者洞察暨2024年展望》报告显示,43%的中国受访者表示,将严格把控全部的花费金额;37%的人将改变消费方式,寻求更低价的产品。这是消费降级的典型征兆。

面对消费降级,中国的餐饮业受到了怎样的冲击?中国工商登记平台“企查查”的数据显示,2023年餐饮企业吊销、注销超过136万家,比上一年增加128%;今年第1季度餐饮企业吊销、注销量又达到46万家,而去年同期则是不到14万家。在中国最繁华的大城市上海,不少街拍直播显示,很多餐饮店门可罗雀,午餐、晚餐时间都没几个客人。餐饮店若生意清淡,就只好关闭了,因为店租和人工开销属于固定成本,生意不好就难以维持下去。

就在大批餐饮店倒闭的同时,今年1季度中国又新开了73万家餐饮店。既然餐饮生意清淡,为什么还有人要新开店?原因是,这些新开店的人没有别的活路,只能开一家餐饮店来养家。既然餐饮业整体上缺乏足够的消费力支撑,而餐饮店却此倒彼开,不少店家为了抢到顾客,只能开始降价。降价促销的餐饮店一般都是用短期折扣价的经营策略,却不敢长期降价,那样就亏本太多了。

就这样,中国从去年开始就出现了“穷鬼套餐”,它最早是美式速食店推出的,现在已蔓延到中式餐饮店,连卖中式早餐的连锁餐饮店也开始卖“穷鬼套餐”了,为的是亏本抢顾客。专门吃“穷鬼套餐”的低收入者,就是看准了这个机会去解馋的。中国餐饮业现在的杀价竞争,在“穷鬼”当道的时代,只会造成“先逼死同行,再逼死自己”的经营结果。

除了“穷鬼套餐”大流行,上海最近还出现了年轻人去吃“老人食堂”的风潮。上海有一些服务社区老年人的社区食堂,这样的“老人食堂”有基层政府的补贴,价格比较便宜,过去的顾客主要是住在附近的老人。现在很多年轻人发现,吃“老人食堂”比较便宜,就纷纷去“老人食堂”占便宜,以便享受基层政府给老人的食堂补贴。这种社会现象引起了《纽约时报》的注意,该报的报道标题是,《“穷人的幸福之家”:为何上海年轻人开始流行吃食堂》。

四、餐饮衰落现香港

消费降级并非内地才有的现象。BBC今年1月报道,香港经济低迷、收入不好之后,愈来愈多的香港人北上深圳消费。除了很多香港的家庭主妇到深圳采买比香港便宜的家用食品和日用品之外,很多香港年青人也相约专门到深圳的餐厅去吃饭。香港人比较喜欢的“海底捞”等餐厅,深圳的价格只有香港的三分之一。去年香港到深圳去的人达到4千万人次,平均每人去过6次。深圳的消费价格低,是因为中国本身经济低迷,那香港人热衷于去深圳消费,对香港经济来讲,实际上是一种“慢性毒药”,香港经济会进一步枯萎。

香港的经济现在主要靠金融业,自从香港股市腰斩之后,最近有小幅调升,主要靠的是中国的南下资金,就是从中国流出到香港的资金,但数量有限;而经过香港流入中国的外资数量却明显减少。中国有个习惯,哪类经济数据不好看,就把这类数据“盖牌”,停止公布。今年5月13日起,中国宣布,不再披露经由香港投资到大陆股市的资金交易额,这是外资不再使用香港这个金融中心的证明。

自由亚洲电台5月刊登了香港餐饮业衰落的两篇报道,据接受采访的港人表示,目前香港餐饮业不振的原因,一是因为经济差,二是因为很多人北上深圳消费。而香港餐饮业的不振和港人消费的降级,主要体现在中下阶层当中,这与中国内地的情形一样。

十年前,一部好莱坞喜剧片《Already Tomorrow in Hong Kong(香港已经是明天)》在全球上映。此片讲的是美国年青人到香港追求未来的故事,迎合了上个世纪的流行观念,即经济全球化把中国和香港打造成了世界的明天或未来,谁赶上了这股潮流,谁的人生就充满了希望。《香港已经是明天》的主旋律,其实是“香港代表明天”。然而,这个梦想如今已经破灭了,这部电影的主旋律成了一个反讽。

昔日的东亚明星香港已经坠落,习近平在政治上扼杀了香港,中国的经济滑坡拖垮了香港,如今的香港已经没有了未来。如果把这边影片的标题“Already Tomorrow in Hong Kong”,加上一个词,变成“Already No Tomorrow in Hong Kong(香港已经没有明天)”,恰恰符合当下的香港状况。然而,只是“香港不再有明天”吗?

五、中国:再度来到“历史的垃圾时间”?

其实,“中国不再有明天”这个话题,已经在中国国内出现了,相关的说法叫做“历史的垃圾时间”。这样的说法开始在中国流行,表明中国的一些知识分子已经象秋蝉一样,感受到了凛冽秋风的寒意,深秋已至,寒冬不远矣。中国知识分子讨论的“历史的垃圾时间”,指的是一个政权走入末期阶段的历史特征。中国人不敢针对习近平政权直接议论,但他们会用历史类比来影射当今中共政权的前景。

去年九月媒体人胡文辉写了一篇《历史的垃圾时间》。他写的主要内容是,虽然1991苏联才崩溃,但实际上苏联的奔溃从1979年入侵阿富汗就开始了。对苏联来说,1979之后就是苏联这个国家的“垃圾时间”了,而戈尔巴乔夫只不过是让这段“垃圾时间”早点结束罢了。

他还举了中国历代王朝的例子。比如,唐朝亡于公元907年,但实际上,公元878年的黄巢之乱,就摧毁了东南地区的经济以及南北的交通,使唐朝的统治丧失了经济基础。所以,唐朝灭亡之前的29年时间,就是唐代的“垃圾时间”。那明朝的“垃圾时间”有多长?明朝的崇祯皇帝1630年听信谗言,杀了防卫满洲人的边关将领袁崇焕之后,明朝就每况愈下,到1644年崇祯皇帝在皇宫后面的煤山上吊,这14年时间就是明朝的“垃圾时间”。

胡文辉还写了这样一段话:“大势已定,败局难挽,无论如何努力,都只是徒然的挣扎,只能求尽量体面地收场而已。那么,不幸而遭遇垃圾时间的人们,又该何以自处呢?是不是要跟时间的垃圾同归于尽呢?”这段话其实是在告诫当代的中国人,又到了考虑“历史的垃圾时间”的年代了。

当代中国“历史的垃圾时间”,可以被理解为,中共政权虽然竭尽全力展示对外武力和对内警力,但却难以挽救日益滑坡的经济;习近平即便用尽全力,仍然无力回天。虽然谁也无法精准预判,什么时候中共政权最后会撑不下去,但是,如果用“历史的垃圾时间”这样的大历史观来看待中国的未来局势,不失为一种未雨绸缪的思路。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