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突然刹住印钞机 发生了什么?(图)

作者:唐新元 发表:2024-06-10 21:56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5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广义货币供应量(M2)突然减少
广义货币供应量(M2)突然减少。(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中国央行印钞量超欧美总和,如同毒瘾深入骨髓难以自拔,印钞机一天不开动就抓心挠肝式的难受。然而,流动性黑洞已经形成,正在吞噬经济肌体。就在这个时候,广义货币供应量(M2)突然减少,发生了什么事情?

中国央行发布的一季度金融数据显示,2024年3月末, 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304.80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8.3%。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390.32万亿元,同比增长8.7%,一季度累计新增12.93万亿元,处于历史同期较高水平。

折合美元计算,中国M2是42.21万亿美元,远超美国的20.76万亿美元,规模比美国、欧元区及英国之和还要大,也超过美国、日本、英国、印度四国的加总水平。外币折合成人民币计算,也不如中国货币的总量多。

M2包含一般现金、活期存款和流动性较低的定期存款等,为广义货币供给量。M2达到304.80万亿元,这么庞大的数额令中国民众议论纷纷,钱都在哪里?

中国央行一直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不是单纯为刺激实体经济,更大程度是维持债务滚动,M2的背后是高达350万亿以上的债务,央行释放货币和M2扩张,很大程度也是资金空转和显性债务存续,至于是否能缓解隐性债务、房企和弱不禁风的金融机构压力,值得深思。

那么看一下中国央行最新的4月份金融数据(5月的还没有发布),就会发现,印钞机突然刹住了。数据显示,4月末,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301.19万亿元,同比增长7.2%。 狭义货币(M1)余额66.01万亿元,同比下降1.4%。4月末,M2同比增速较3月末回落1.1个百分点,4月末相比3月末,M2少了3.61万亿元。

按照中国央行旗下的《金融时报》发文解释,原因是“银行存款流向理财产品所致......5月M2还会减少。”

这并不能减轻外界的怀疑,如果从印钞的源头——金融系统(央行与银行)是否扩张资产负债表(扩表)去看,4月印钞机也照样是停止运行的。换句话说,M2减少可以用银行存款搬家(银行存款流向理财产品)来解释暂停的假象,但无法解释4月实质上印钞机已经停止的事实。

中国财政部在发行国债、中国央行在对房地产等提供各种货币及金融政策支持,即便M2短时间减少也不至于出现整个银行系统在缩减资产负债表(缩表)、停止印钞。和过去几年同期数据比较,也不是季节性原因导致的。

再查看细分项目,银行缩表主要两个项目在减少:1、银行手里的现金减少;2、非金融机构和居民借银行的减少。

所以,印钞机停运主要原因:各方面都不赚钱,于是企业和民众还钱多、借款少,即债务的问题。股市、债市、楼市,三市萎靡,制造业等实体经济也难有起色,企业和民众收缩债务才导致印钞机停运。如果只是因为钱从银行系统搬家了去了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账户上,还不至于那么令人担忧。

如果5月的金融数据也显示印钞机不转了,那就麻烦了--债务坍缩。

债务坍缩(Debt Deflation)是经济学家欧文·费雪(Irving Fisher)在1930年代提出的概念,指的是由于通货紧缩引发的债务偿还负担增加,导致经济活动进一步下滑的恶性循环。这个概念主要描述了一个经济体如何在债务负担增加的情况下陷入衰退,通常伴随着价格水平的下降和实际债务负担的上升。

是在通货紧缩环境下,债务的实际负担(以购买力衡量)增加的过程。具体来说,当价格水平下降时,名义债务的实际价值增加,借款人需要用相对更多的商品和服务来偿还相同的名义债务。这增加了借款人的负担,导致更多的违约、破产和经济活动的进一步下滑。

债务坍缩的表现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货紧缩。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减少,货币的价值升高,商品及劳务价格总水平持续下跌。 在通货紧缩时期,由于流通货币的减少造成社会购买力下降,通常会引起商品和服务的平均价格水平下跌,形成价格通缩。

2、实际债务负担增加。虽然名义债务不变,但其实际价值增加,因为偿还这些债务所需的货币购买力变强。

3、消费和投资减少。由于实际债务负担增加,借款人需要将更多收入用于偿还债务,从而减少了消费和投资。

4、企业破产和失业增加。企业因为销售收入减少和债务负担增加而破产,导致失业率上升。

5、金融机构压力增加。大量违约和破产使得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恶化,导致金融系统的不稳定。

债务坍缩的后果通常是广泛而严重的,影响整个经济体系。消费和投资的减少导致经济活动萎缩,可能引发严重的经济衰退或萧条。企业破产和缩减规模导致失业率上升,进一步减少了消费需求。大量坏账和资产负债表恶化可能导致银行破产,进一步加剧金融系统的危机。房地产、股票等资产价格进一步下跌,导致资产负债表效应恶化,企业和个人的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

并且,经济衰退、价格下跌和债务负担增加形成负反馈循环,使经济难以恢复。

历史上最著名的债务坍缩案例是1930年代的大萧条。在大萧条期间,美国经历了严重的通货紧缩,债务负担增加,导致广泛的破产、失业和经济衰退。尽管政府和美联储采取了各种应对措施,但经济恢复花费了数年时间。

目前,发生在中国的房地产危机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同时叠加企业和民众投资、消费意愿不强等等,这个过程都会让钱的流动变得很慢、效率很低。总之,债务坍缩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看谁是受到重击的最后一块。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