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代的史学巨擘 第六届唐奖汉学奖得主:许倬云教授(图片来源:唐奖提供)
【看中国2024年6月20日讯】(看中国记者李彦霖台北即时报导)2024年第六届唐奖“汉学奖”得主于今(20)日揭晓获奖人,由美国匹兹堡大学荣休校聘讲座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许倬云院士荣膺。唐奖将提供新台币5千万奖金,以表彰许倬云在汉学领域的卓越贡献。唐奖基金会指出,许倬云在60年代推动台大历史系课程转型,对台湾史学界带来深远影响,也是严格定义下首名台湾出身的得主。
现年94岁的许倬云教授,学术生涯以其对中国古代历史的深刻洞察闻名。他的研究不仅深入探讨中国长期历史的本质问题,更在通史解释上强调文化的包容性与交流,寻求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定位。许教授的著作展现了他对国家、民族及全人类的深切关怀,被誉为一位兼具博雅理念与淑世精神的史家。
有“东方诺贝尔奖”之誉的唐奖,是由台湾润泰集团总裁尹衍梁博士于2012年12月成立。有感于人类在享受文明的丰厚果实与科技所带来的便利同时面临的气候变迁、新传染疫病、贫富差距、社会道德式微等等之考验,尹衍梁期望以中华文化数千年的涵养为资源,鼓励世人重新省思永续发展的中庸之道。并为此设置永续发展、生技医药、汉学及法治四大奖项,遴选出对世界具有创新实质贡献及影响力的成就者,勉励时代先驱者以天下为己任,共同为世界文明而努力。
其中倍受瞩目的“汉学奖”,由已故历史学家余英时院士于2014年荣膺首届得主。今日唐奖也于台北隆重召开中外记者会,邀请台湾中央研究院杜正胜院士、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胡晓真、唐奖基金会陈振川执行长担任与会贵宾,同时邀请唐奖汉学奖召集人王德威院士公布本届得奖者。
对于许倬云教授此次获奖,唐奖指出,许教授的学术工作从历史事实中寻求历史知识,并将视角从过去延伸至今日与未来,展现一种跨越时代的学问。他证明了汉学可以走出学术象牙塔,与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对话,从而对汉学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许教授本人则自谦表示幸运、惶恐,并对和余英时院士(2014)、王赓武院士(2020)同列唐奖汉学奖得奖人与有荣焉。许教授表示三人同年出生,都属马。
许倬云教授1930年出生于中国厦门,在台湾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曾经长年任教于台湾大学历史系和美国匹兹堡大学,并在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担任研究工作数十年,于1980年荣膺中研究院士。
许教授的学术研究有3种不可错过的重要著作,分别是《西周史》对亲缘社会之华夏意识的诠释、《求古编》对文官制度的探讨,和《汉代农业》对精耕细作与市场经济的分析。许教授将这些命题称为中国文化的“三原色”。这里展现了许教授对周秦汉时期的专题研究提出独到见解,达到“史识”的高度,形成了一种融会贯通的大历史解释。
许教授在历史理论层次亦有所突破,“网络理论”是他对中国历史脉动的独特见解。他认为经济体系、社会接触、政治统治和思想传播都离不开道路体系,这些要素如同树木的主干与分枝,相互联系,构成了中国历史的复合体。这一理论不仅避免了琐碎问题的考证,也提供了一个实践性的大历史解释架构。
许教授晚年出版一系列通史著作,以宏观视角将中国纳入世界文明序列。《万古江河》指出中国文化在扩张的过程中,也不断受域外文化影响。《史海巡航:历史问学周记》则从世界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历史,强调中西历史比较。《华夏论述》更进一步阐述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包容性与独特性,并表达对当今中国走向的关怀。
学术研究之外,许教授1960年代在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系主导历史教育课程转型,培养了一代后辈学者,并打开中国社会史研究风气,对台湾史学界带来深远的影响。其史学观点也自1990年代起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而在大陆学界广泛传播,产生了重大作用。
同时,许教授也跨出学术圈,将历史研究成果转化为人文素养的资源,出版多部通识著作,从历史的角度探讨时代转移、管理、组织等议题。他的努力证明了历史知识的实用性,展现他既具有西方学院派学者的特质,也有中国传统士大夫的风范。
以毕生精力钻研史学、作育英才,影响海峡两岸史学界深远的许倬云教授,于2004年荣膺美国亚洲研究学会杰出贡献奖、2020年荣获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国学终身成就奖,和今年第六届唐奖汉学奖的肯定。他的工作不仅丰富了汉学领域,也为后世累积宝贵的学术资产。许教授的学问与人格,也将继续启发未来的学界和社会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