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至4月21日,神韵国际艺术团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梅桑纳芙剧场(Place des Arts-Théâtre Maisonneuve)的六场演出以爆满圆满落幕。(看中国摄)
【看中国2024年9月8日讯】(看中国记者高芸编译)近日,《纽约时报》刊登的关于神韵艺术团的报道,让一名前舞蹈演员感到震惊。这位前舞蹈演员在神韵工作近十年,参与了800多场演出,他认为报道忽视了许多像他这样对神韵满怀热爱的众多表演者的声音。
以下是前神韵舞蹈演员刘明烨(Mingye Liu)在《新闻周刊》(Newsweek)的刊文:
我在神韵度过了将近十年,演出超过800场。后来我离开神韵,从事舞蹈教育事业,但在神韵的日子里,我无论在专业素养还是个人成长方面都获益良多。
神韵自创立之初就立志成为顶级表演艺术团体。2006年至2015年期间,我作为神韵舞蹈演员,与公司和众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一道不断提升艺术水准。
作为一名在南加州长大的华裔,我一直渴望与自己的文化根源建立联系,因此认真学习了中国武术。然而,进入大学后,我面临着选择传统职业道路的压力,这既无法激励我,也无法点燃我的热情。就在此时,一位家庭朋友向我介绍了一个新成立的艺术团体,他们的使命是在舞台上展现中国文化。
我开始梦想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训练,磨练技能,并在舞台上向成千上万的观众展示这一切,我的内心因这样的冒险而兴奋不已。
几周后,我踏上了飞往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JFK)的航班。一天后,21岁的我通过了面试,加入了神韵第一个艺术团,为2006年冬季的首次世界巡演做准备。
从高层管理到艺术家,再到后勤人员,我看到公司上下都怀着使命感和自豪感,致力于将神韵打造成一个能为世界带来更多美好的顶级艺术团体。
作为认同这一愿景的一员,我为能参与其中而感到无比自豪。我们每年都在前一年的基础上精益求精。从编舞到日常生活,公司的每个环节都在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
起初,我们面临诸多挑战,这或许与许多初创企业的境遇相似,需要应对财务压力和起步阶段的工作量。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仅有一个大工作室和一个兼作餐厅的临时工作室。
每天在临时工作室上课时,我们必须先将餐桌移到房间两侧,以腾出足够的空间练舞。有些早期彩排甚至是在露天的临时舞台上进行的。我们在摸索中前进,虽然辛苦,但为了实现共同的愿景和梦想,我们团结一心,共同奋斗。
我们的日程安排与芭蕾舞团的舞者相差无几。典型的一天从晨跑和基本运动开始,接着是一个半小时的舞蹈课,然后是排练。此外,我们每周还有几天进行翻腾训练,以及自主练习、午休、用餐和集体冥想等活动。我常常会抽空与几个伙伴加练,提高柔韧性和技巧。这些与兄弟们一起训练和欢笑的时光成为了我最珍贵的回忆。
凭借这种奉献精神,神韵很快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品牌。我们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向全球观众展示中国古典舞。我们多次在世界各地巡演,经常登上世界顶级艺术家专享的舞台。
每次站在舞台上,等待帷幕拉开的那一刻,我都感到无比幸运,能为那些盛装出席的观众表演,听到雷鸣般的掌声,看到他们起立鼓掌时的眼神,一切付出都变得如此值得。
我们的舞蹈节目大多讲述传统故事,或展现民族、民间风情,甚至包含喜剧元素。同时,我们也涉及一些严肃话题,比如中国共产党(CCP)对法轮功修炼者的迫害。
这些舞蹈生动再现了数百万人仅仅因为信仰而遭受的持续人权侵犯。这个故事与我有着深刻的个人联系,因为我的姑姑和姑父就因修炼法轮功而被迫离开家园,逃避中共特工的追捕,流离失所长达十年。在舞台上,我是在为他们发声。在这个由法轮功学员创办的公司里,我们都在为此发声。
我想非常清楚地表明,根据我的亲身经历,从加入公司的第一天起(而我正是最早期的成员之一),管理层一直对我们悉心照顾。
以处理伤病为例,就像任何高强度的运动一样,神韵舞蹈演员确实会遇到伤病,我也不例外。当这种情况发生时,舞蹈演员会被安排暂停演出,去休息、接受治疗,必要时还会进行手术。我曾因各种伤病休息数周,从未被强迫、要求或鼓励在未痊愈前复工。
2008年,我在一次自主训练中不慎拉伤左跟腱。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我得到了妥善的照料,同时我放松休息,旁听课程和排练。之后,我逐步恢复训练,并在我能力范围内表演安全的舞蹈动作。直到受伤六个月后,我才完全恢复到全力表演的状态。
在这段时间里,我从其他舞蹈演员那里得到了大量的关心,他们都祝愿我早日康复,这种氛围在任何健康的舞蹈团或团队中都是常见的,没有人觊觎我的位置,我们都在为彼此加油。这就是神韵的文化氛围。
当然,在一个顶尖艺术团体的生活并非人人都能适应。有些人可能因达不到标准而离开,有些人则选择追求不同的职业道路或专注于个人生活。
在我工作的后几年,我开始对舞蹈教育产生兴趣。最终,在加入公司九年后的2015年,我决定离开,专注于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
我看到一些好友在与公司商讨未来规划后选择离开,据我所知,公司并未阻拦。管理层多次强调,成为神韵的一员完全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即使是世界最好的公司也难免有员工不满意而离职。就像网上的评论一样,负面声音往往比正面评价更引人注目。
然而,不禁让人疑惑:为什么我认识的那么多快乐的前神韵员工的声音没有被听到?神韵能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从一个团体发展到八个,不仅需要大量高水平的艺术家,更需要较高的人才留存率。
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如果表演者真的如此不满,为什么还有这么多顶级艺术家选择加入并长期留在神韵?